搜索
首页 《草地寒甚氈帐中读杜诗》 耿耿不圆卿,宁方自为皂。

耿耿不圆卿,宁方自为皂。

意思:耿耿不圆你,宁可将自己沦为。

出自作者[宋]汪元量的《草地寒甚氈帐中读杜诗》

全文创作背景

《草地寒甚氈帐中读杜诗》是宋朝诗人汪元量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宋朝末年的战乱和民族危机密切相关。当时,元朝军队入侵宋朝,宋朝朝廷被迫南迁,许多士人和平民百姓都遭受了战乱的苦难。在这样的背景下,汪元量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在草地寒甚的环境中,读杜甫诗歌时的感受和思考。 具体来说,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寒冷的草地中,躲在毡帐里阅读杜甫的诗歌,通过杜甫的诗歌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民族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忧虑和关切。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体现了当时社会历史的动荡和诗人内心的苦闷。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少年读杜诗,颇厌其枯槁。
斯时熟读之,始知句句好。
书生挟蠹鱼,流行万里道。
朱颜日以衰,玄发日已老。
耿耿不圆卿,宁方自为皂。
举目无寸亲,忧伤入怀抱。
炎天冷如冰,碛地不生草。
我马跑沙石,我饥面苍昊。
人马不相离,冻死俱未保。
何当回白日,阴云尽一扫。
作者介绍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山。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杭州,为道士以终。

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宁方

    读音:níng fāng

    繁体字:寧方

    意思:(宁方,宁方)
    安定四方。
    《魏书高闾传》:“用能闢国宁方,征伐四剋。”

    解释:1.安定四方。

  • 耿耿

    读音:gěng gěng

    繁体字:耿耿

    英语:be troubled

    意思:
    1.烦躁不安,心事重重。
    《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楚辞远游》:

  • 不圆

    读音:bù yuán

    繁体字:不圓

    意思:(不圆,不圆)
    谓不圆满,不周全。
    宋·曾巩《英宗实录院申请》:“天圣元年,管勾修《真宗皇帝实录》,所奏修撰官李维等公文,其间有事迹不圆处,合系中书、枢密院、三司检寻应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