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席太君挽辞二首》 禀粹猗兰秀,来嫔洛水滨。

禀粹猗兰秀,来嫔洛水滨。

意思:秉承纯粹猗兰秀,来嫔洛水边。

出自作者[宋]杨时的《席太君挽辞二首》

全文赏析

首先,从诗的整体氛围和用词来看,这是一首充满敬意和赞美的诗,可能是用来悼念一位已故的尊贵人物,可能是一位公卿或者学者。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这位已故人物的深深敬仰和哀思。 接下来,我们可以逐句分析一下这首诗: “禀粹猗兰秀,来嫔洛水滨。”这两句诗给人一种优雅、高贵的感觉,“禀粹”二字表现了这位已故人物的高尚品质和纯洁精神,“猗兰秀”则更加深化了这种印象,兰花常常用来象征高雅和纯洁。而“来嫔洛水滨”则可能是在描述这位人物的出生地或生活的地方。 “一窥识公辅,三徒得儒真。”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与这位已故人物的交往和对其深深的敬仰。“一窥识公辅”表现了诗人对这位人物的才华和能力的赞美,“三徒得儒真”则进一步表现了这位人物作为一位学者的威严和学识。 “画翣流云气,松阡卧石麟。”这两句诗充满了意象,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画翣流云气”可能是在描述这位已故人物的葬礼场面,而“松阡卧石麟”则是在描绘墓地的景象,松树和石麟都是葬礼中常见的象征。 “哀荣今日事,谁复继前尘。”这是最后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已故人物的哀思和敬仰,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哀荣今日事”是对这位人物逝世所带来的悲伤和荣誉的总结,“谁复继前尘”则是在问,还有谁能够继承这位人物的遗志和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敬意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深深的哀思,是对一位已故尊贵人物的深情缅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禀粹猗兰秀,来嫔洛水滨。
一窥识公辅,三徒得儒真。
画翣流云气,松阡卧石麟。
哀荣今日事,谁复继前尘。
作者介绍
杨时(1020年-1071年),字龙池,号文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士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身世家,曾担任过几个官职,包括监察御史、侍御史等,但因多次上书直言劝谏,受到流放等处罚。杨时一生著述颇丰,尤以诗文、书法成就最为突出。

在文学方面,杨时的作品具有很高的价值,以清新明丽著称,代表作品有《渔家傲·秋思》、《忆江南·江南好》等近百首佳作。在诗歌创作方面,杨时偏爱自由洒脱的体裁和情感,他的诗歌清新朗逸,抒发出豁达惬意的感觉,展现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感之美。

在书法方面,杨时的成就也不容忽视,他的书法风格大胆奔放,自由自在,有“杨文伯之草”之称。杨时擅长于楷、行、草三种书体,其中狂草书法被誉为“飞白神韵”,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书法风格之一。

关键词解释

  • 洛水

    读音:luò shuǐ

    繁体字:洛水

    意思:
    1.古水名。即今河南省·洛河。
    汉·扬雄《羽猎赋》:“鞭洛水之宓妃,饷屈原与彭胥。”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洛水》:“洛水出京兆·上洛县·讙举山。”<

  • 禀粹

    读音:bǐng cuì

    繁体字:稟粹

    意思:(禀粹,禀粹)
    天资醇粹。
    唐·陆贽《李叔明右僕射制》:“禀粹挺生,郁为邦杰。”

    解释:1.亦作\"禀粹\"。 2.天资醇粹。<

  • 猗兰

    读音:yī lán

    繁体字:猗蘭

    意思:(猗兰,猗兰)

    1.汉殿名。相传汉武帝诞生前,父景帝梦赤彘从云中而下,入崇兰阁,因改阁名为猗兰殿。后武帝生于此殿。见旧题汉·郭宪《洞冥记》。
    唐·杨炯《幽兰赋》

  • 水滨

    读音:shuǐ bīn

    繁体字:水濱

    英语:waterside

    意思:(水滨,水滨)
    水边。
    《左传僖公四年》:“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晋·王嘉《拾遗记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