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皆空归本有,内外般般颠倒。
意思:每种都有空回本,内外般般颠倒。
出自作者[元]谭处端的《酹江月》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道教诗歌,赞美了道教中的三位祖师以及他们的修行之道。诗中提到了师父重阳传授的玄奥,以及修行者通过慢慢搜真、灵根固养、渐吐黄芽草等方式,最终达到的无中还有、慧风时送嘉耗的境界。
首先,诗中提到了“吾门三祖,是钟吕海蟾,相传玄奥”,表达了对道教三位祖师的敬仰之情。钟吕代表的是道教中的正统思想,海蟾则是一种象征,代表了道教修行中的一种特殊境界。
接着,“师父重阳传妙语,提挈同超三岛”表达了师父重阳传授的妙语对于修行者的帮助和引领。重阳在这里被赋予了神秘和神圣的形象,他的传妙语被视为一种引导修行者超越三岛(即道教中的三个修行圣地)的力量。
“慢慢搜真,灵根固养,渐吐黄芽草”描述了修行者通过慢慢搜真、灵根固养、渐吐黄芽草等方式,逐渐达到修行的目标。这些描述强调了修行的过程和耐心,同时也暗示了修行的成果——黄芽草的象征意义是道教修行中常见的意象,代表了修行者的内在变化和成长。
“无中还有,慧风时送嘉耗”表达了修行的最终结果——无中生有,即通过修行达到一种莹彻、周游沙界、物物圆明的境界,这种境界是清虚缥缈、难以言表的。这种描述强调了修行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对修行的信心和期待。
最后,“此理幽深,清虚缥缈,行者人须到”是对整个道教修行理念的总结和概括。此理幽深,强调了道教修行的复杂性和深度;清虚缥缈则是对道教修行境界的描述,暗示了修行的成果是超越物质、超越现实的;行者人须到则是对修行者的鼓励和期待,表达了作者对修行者的信心和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道教修行理念和方法的诗歌,通过描述三位祖师、师父重阳、修行过程和最终结果等元素,表达了对道教修行的敬仰和信心。同时,这首诗也强调了修行的价值和意义,鼓励读者积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