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晚晴野望》 洞庭微雨后,凉气入纶巾。

洞庭微雨后,凉气入纶巾。

意思:洞庭小雨后,凉气入纶巾。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晚晴野望》

全文赏析

这首诗《洞庭微雨后》是一首描绘洞庭湖美丽景色的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战争年代的无奈和伤感。 首联“洞庭微雨后,凉气入纶巾。水底归云乱,芦藂返照新。”描绘了洞庭湖雨后的美丽景色。微雨后的洞庭湖,凉气袭人,诗人头上的纶巾(古代文人常用的头巾)都为这凉气所影响。水底云影杂乱,芦苇丛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新亮。这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雨后洞庭湖的独特美景,同时也展现出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颔联“遥汀横薄暮,独鸟度长津。”继续描绘洞庭湖的景色,远处的沙洲横卧在薄暮中,一只孤独的鸟儿飞过湖面。这两句诗以动衬静,更显环境的宁静和诗人的孤独。 颈联“兵甲无归日,江湖送老身。”是诗人的自述,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无奈和对生活的迷茫。诗人可能是一个厌战或者无权无力的普通人,无法改变战争的现状,只能无奈地看着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牺牲,同时也在湖光山色中过着随波逐流的生活。 尾联“悠悠只倚杖,悄悄自伤神。”描绘了诗人的形象和情感。他倚着手杖,默默地思考着人生,内心充满了悲伤和无奈。这里诗人通过自己的形象和情感,进一步表达了对战争和生活的无奈和伤感。 最后,“天意苍茫里,村醪亦醉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希望。他感叹世事苍茫,但也希望自己能够像村醪一样,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一丝安慰和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美景和诗人的形象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生活的无奈和伤感,同时也展现出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洞庭微雨后,凉气入纶巾。
水底归云乱,芦藂返照新。
遥汀横薄暮,独鸟度长津。
兵甲无归日,江湖送老身。
悠悠只倚杖,悄悄自伤神。
天意苍茫里,村醪亦醉人。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洞庭

    读音:dòng tíng

    繁体字:洞庭

    英语:Dongting Lake

    意思:
    1.广阔的庭院。
    《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
    成玄英疏:“洞庭

  • 纶巾

    读音:guān jīn

    繁体字:綸巾

    英语:synthetic fiber towel

    意思:(纶巾,纶巾)
    冠名。古代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一说配有青色丝带的头巾。相传三国·蜀·诸葛亮在军中服用,

  • 后凉

    读音:hòu liáng

    繁体字:後涼

    意思:(后凉,后凉)
    十六国之一。氐族吕光于公元386年据凉州,称酒泉公,国号凉,建都姑臧,史称后凉(公元386年-403年)。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