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之曰:“菊当以黄为正,余可鄙也。
意思:礼貌的说:“菊会以黄色为正,我可以我的。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赠朱逊之(并引)》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以议论为主的诗,以菊花为引子,表达了对人性、真理、虚伪等问题的看法。首先,诗人通过叙述与朱逊之的对话,引出了对菊花的品评。朱逊之认为菊花应该以黄色为正,其他颜色的菊花都是可鄙的。诗人通过这一言论,暗示了人们对于事物的评判往往带有主观色彩,缺乏客观的态度。
接着,诗人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表达了对于人性的看法。菊花在秋季开放,与夏天的繁花似锦不同,显得更加清雅高洁。诗人用“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来形容菊花的美丽,同时也暗示了人性的本真与纯洁。
然后,诗人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人性中的虚伪与矫饰。人们往往为了追求新奇而异化自己的本性,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这种虚伪和矫饰不仅会损害个人的品格,也会影响到社会的风气。
在诗的下半部分,诗人通过用典和议论,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虚伪的批判。他引用了历史上伯厚和渊明的例子,表达了对于疾恶如仇、坚持真理的人们的敬意。同时,他也呼吁人们应该像霜风一样,扫除那些紫色和红色的虚伪和矫饰。
整首诗以菊花为引子,通过对人性、真理、虚伪等问题的议论,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风气和人性本真的看法。诗歌语言简练、意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