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裴公亭》 笳鼓明当催晓发,柳烟花露湿旌旗。

笳鼓明当催晓发,柳烟花露湿旌旗。

意思:笳鼓明会催晓发,柳烟花露湿旌旗。

出自作者[宋]赵恒的《游裴公亭》

全文创作背景

《游裴公亭》是宋真宗赵恒在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春天创作的。当时,赵恒还是太子,随父亲宋太宗赵光义出巡河南、陕西等地。在开封停留时,他和宰相王钦若等人登上王钦若的府邸——裴公亭(因为王钦若曾经担任过裴州刺史),观看了城内外的风景,并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城市风光和皇家巡游的盛况,表达了赵恒作为太子的心情,既有对父亲的敬仰和陪伴,又有对国家的责任和担当。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溶溶春水碧生池,上相临观许从随。
万姓歌呼喜游豫,几人出处佩安危。
雨馀空谷云归早,风满长林鸟下迟。
笳鼓明当催晓发,柳烟花露湿旌旗。
作者介绍 赵恒简介
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后改赵元休、赵元侃。

赵恒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赵恒即位。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为相,勤于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辽朝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赵恒亲征,双方会战距都城东京三百里外之澶渊。局势有利于北宋,但因赵恒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不顾寇准反对,以每年给辽一定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赵恒在位后期,任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荧惑朝野,赵恒也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致使社会矛盾加深,使得北宋的“内忧外患”问题日趋严重。

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葬永定陵。后累加谥至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赵恒好文学,善书法。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励学篇》,其目的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有《御制集》三百卷,今仅存《玉京集》六卷。《全宋诗》录其诗二十二首。

关键词解释

  • 晓发

    读音:xiǎo fā

    繁体字:曉發

    解释:1.白发。

    造句:

  • 旌旗

    读音:jīng qí

    繁体字:旌旗

    短语:帜 旗 幡

    英语:banners and flags

    意思:(参见旌旂)
    亦作“旌旂”。亦作“旍旂”。亦作“旍旗”。

  • 烟花

    解释

    烟花 yānhuā

    (1) [fireworks]∶即烟火(也叫焰火),一种燃放时能发出各种颜色的火花而供观赏的东西

    (2) [prostitutor]∶娼妓

    我怕你迷恋烟花,堕你进取之志。——《元曲选》

  • 笳鼓

    读音:jiā gǔ

    繁体字:笳鼓

    意思:笳声与鼓声。借指军乐。
    《南史曹景宗传》:“时韵已尽,唯余竞病二字。
    景宗便操笔,斯须而成,其辞曰:‘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帝叹不已。”

  • 明当

    读音:míng dāng

    繁体字:明噹

    意思:(明当,明当)
    I
    犹明日,明天。
    《北史萧宝夤传》:“宝夤明当拜命,其夜恸哭。”
    唐·王维《宿郑州》诗:“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