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家,有竹笋瓦缶。
意思:那人的家,有竹笋瓦缶。
出自作者[宋]王质的《倦寻芳·断崖树老》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寻隐者不遇》,作者是明代诗人袁凯。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寻访隐士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隐士生活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的敬仰和向往。
首先,诗中通过对断崖、老树、枯槎、倒倚、斜插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深山老林的景象,给人一种静谧、幽深的感觉。同时,脚面浅溪、平洲重叠、乱莎幽涧等景象也给人一种自然、清新的感觉。这些景象的描绘,不仅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意象,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其次,诗中还通过描绘人物和动作,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如“携竹杖,遇乱莎幽涧萦纡涉”,表现了隐士的闲适和悠然自得;“那人家,有竹笋瓦缶。颇颇清冽”,则描绘了隐士家的简朴和清雅。这些描绘不仅让读者对隐士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诗中还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的敬仰和追慕之情。如“转眼已成陈迹。不堪追蹑”,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隐士的怀念;“试问旧醅还好在”,则通过旧醅的存留,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不舍和追慕。同时,“暂停归影留时霎”和“待重来,细拈弄、水花山叶”等句,也表达了诗人对再次寻访隐士的期待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隐士生活的美好和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的敬仰和追慕之情。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