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潮声送是非,一回登眺一忘机。
意思:日夜潮声把是非,一回登眺望一忘机。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题凿石山僧院》
全文赏析
这首诗《日夜潮声送是非,一回登眺一忘机。怜师好事无人见,不把兰芽染褐衣。》以潮声、登眺等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忘却世俗纷争、怜惜老师学问无人传承的感慨。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日夜潮声送是非,一回登眺一忘机。”这两句描绘了潮声不断,仿佛在诉说着世间的是非,而登高远眺则让人忘却尘世的纷争。诗人运用潮声这一自然元素,巧妙地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对超脱的向往。同时,“日夜”二字也暗示了这种纷争无时无刻不在,无处不在。
“怜师好事无人见”,诗人对老师的学问和善行感到惋惜,却无人能见其美好。这里表达了对学问无人传承的忧虑,对师道无人传承的痛心。
“不把兰芽染褐衣。”这句诗以“兰芽”象征老师学问的未来,以“褐衣”象征学生,暗示了学生无法继承老师的学问。这表达了对学问无法传承的无奈和惋惜。
从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潮声、登眺等自然景象为引子,通过描绘老师的好事无人见、学问无人传承等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对学问传承的忧虑和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此外,从诗歌的艺术手法上来看,诗人运用了寓言、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寓意。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对超脱的向往,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也使得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情感和艺术感染力的佳作,它通过描绘潮声、登眺等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厌倦和对学问传承的忧虑和无奈,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和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