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梁溪顾梁汾舍人过访赋此以赠兼题其小像》 好长就,旗亭价。

好长就,旗亭价。

意思:好长就,旗亭价格。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梁溪顾梁汾舍人过访赋此以赠兼题其小像》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二十年前,曾见汝、宝钗楼下》是一首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感慨。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昔日繁华的生活场景,又以深沉的语言表达了对流逝时光的无奈和感伤。 首先,诗中描绘了二十年前在宝钗楼下见到的繁华景象,杏衫笼马,铜街十里,娇鸟唤行,珠帘难掩。这些生动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繁华和热闹。 其次,诗中表达了对当前处境的感慨。诗人通过“沈腰”的典故,暗示了自己已经不再年轻,时光荏苒,年华易逝。这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让人不禁对人生短暂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对仕途的渴望和无奈。“金门假”、“旗亭价”等词句,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渴望和无奈。他希望能够得到官职,实现自己的抱负,但又感到前途渺茫,不知何时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这种矛盾的心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内心挣扎和痛苦。 最后,诗中还描绘了与芍药妃子曲、商船话等场景的回忆,这些回忆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生活的感慨。同时,这些回忆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对当前处境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无奈和感伤,以及对仕途的渴望和无奈。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二十年前,曾见汝、宝钗楼下。
春二月、铜街十里,杏衫笼马。
行处偏遭娇鸟唤,看时谁让珠帘挂。
只沈腰今也不宜秋,惊堪把。
且给个,金门假。
好长就,旗亭价。
记炉烟扇影,朝衣曾惹。
芍药才填妃子曲,琵琶又听商船话。
笑落花和泪一般多,淋罗帕。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