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得曾蛩秀才所附滁州欧阳永叔书答意》 贫难久待乏,薄禄藉沾润。

贫难久待乏,薄禄藉沾润。

意思:很难长时间等待缺乏,薄禄藉滋润。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得曾蛩秀才所附滁州欧阳永叔书答意》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友人的,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对南方灾情的忧虑,以及对于自己未来归期的期盼。 首段,作者描述了友人从淮上来,带来了故人的消息,带来了手书。作者欣喜地打开信,发现信中并未提及什么机密或敏感之事,可见友人行事谨慎。 第二段,作者描述了南方灾情的严重,热浪、蝗灾、饥荒,使得作者忧心忡忡,头发也在忧虑中变白。 第三段,作者表达了对友人欲东归的期盼,以及对于自己未来归期的焦虑。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贫寒的同情,希望能尽快见到他。 第四段,作者提到自己的俸禄微薄,希望能尽快帮助到友人。尽管官职卑微,俸禄微薄,但作者仍然愿意继续前进。 最后一段,作者表达了对未来未能与友人相见的遗憾,整日如抱病在身。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关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关注和忧虑。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客从淮上来,往问故人信。
袖衔藤纸书,题字远已认。
既喜开其封,固觉减吾吝。
新诗不作寄,乃见子所慎。
向来能如今,岂有得观衅。
南方岁苦热,生蝗复饥馑。
忧心日自劳,霜发应满须。
知予欲东归,晓夕目不瞬。
贫难久待乏,薄禄藉沾润。
虽为委吏冗,亦自甘以进。
相望未得亲,终朝如抱疹。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贫难

    读音:pín nán

    繁体字:貧難

    意思:(贫难,贫难)

    1.贫穷艰难。
    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那窦秀才只说贫难,没得还我。”
    《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只是家下委实贫难,那里下得起

  • 沾润

    读音:zhān rùn

    繁体字:沾潤

    意思:(参见沾润,霑润)

    解释:1.浸湿;滋润。 2.比喻受益。

    详细释义:1.润泽、浸湿。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传?谅辅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