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故司徒兼侍中赠太傅北平王挽词》 忽访天京兆,空传汉伏波。

忽访天京兆,空传汉伏波。

意思:忽然访问天京兆尹,空中传汉朝伏波。

出自作者[唐]权德舆的《故司徒兼侍中赠太傅北平王挽词》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扬功勋卓越、居于宰相之位的人,他们辅佐皇帝调和四时,尽力治理国家,使国家安定。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麟阁”、“圣情”等,表达了对宰相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首联“授律勋庸盛,居中鼎鼐和”直接点明宰相的功勋和才能,就像授律于民,公正无私,又像鼎鼐调和五味,使众人都感到适宜。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宰相的职责和重要性。 颔联“佐时调四气,尽力净三河”进一步描述宰相的才能和付出。他们帮助国家调整四时的运行,尽力治理三河地区,表现出宰相对国家的深深关怀和责任感。 颈联“忽访天京兆,空传汉伏波”运用了典故,表达了宰相的威望和功绩。这里的天京兆指的是京兆尹,是古代的一个官职,负责管理京城的事务;汉伏波指的是汉代的马援,他曾远征西南,平定边疆。这里用典表达了宰相的威望和功绩如同天京兆和汉伏波一样显赫。 尾联“今朝麟阁上,偏轸圣情多”则直接表达了对皇帝对宰相的重视和赞赏。这里的麟阁是汉代图画功臣的地方,而“偏轸圣情多”则表达了皇帝对宰相的关注和赞赏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宰相的职责、才能、付出、威望和功绩,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皇帝对宰相的高度重视和赞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授律勋庸盛,居中鼎鼐和。
佐时调四气,尽力净三河。
忽访天京兆,空传汉伏波。
今朝麟阁上,偏轸圣情多。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

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元和十三年(818年)去世,年六十。追赠左仆射,谥号“文”。

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关键词解释

  • 伏波

    读音:fú bō

    繁体字:伏波

    意思:
    1.汉将军名号。
    西汉·路博德、东汉·马援都受封为伏波将军。见《汉书武帝纪》、《后汉书马援传》。
    南朝·宋·鲍照《代苦热行》:“戈船荣既薄,伏波赏亦微。

  • 天京

    读音:tiān jīng

    繁体字:天京

    意思:
    1.谓京都。
    唐·李白《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诗:“粲粲吴与史,衣冠耀天京。”
    宋·梅尧臣《依韵和达观禅师赠别》:“赵壹虽空囊,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