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薄媚》 渐国势凌夷。

渐国势凌夷。

意思:渐渐国势被毁。

出自作者[宋]董颖的《薄媚》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批评和担忧。它描绘了一个国家在政治腐败和军事衰落的情况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逐渐走向衰亡的情景。 首先,诗中描述了宫廷内的奢华生活,丝竹之声充耳,珠翠之色耀眼。这种描述揭示了社会的奢靡之风,人们沉迷于享乐,而忽视了国家的危机。这种状况使得国家逐渐衰落,国势凌夷,这是诗中强调的一个主题。 接着,诗中提到了奸臣的谄媚和奢侈行为,这是对政治腐败的进一步揭示。这些奸臣不仅没有为国家着想,反而助长奢靡之风,导致国家多次遭遇饥荒,人民离心解体。这是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的批判。 然后,诗中描述了国家派遣使者去暗中探查敌人的虚实,并加强边防的准备。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伍子胥这样的忠臣却不在了。尽管可以继续进攻,但人们仍然畏惧忠义之士的存在。这表明了当时社会对忠义的忽视和恐惧,也是对道德沦丧的进一步批判。 最后,当奸臣被铲除,国家准备卷土重来时,他们选择了赴黄池观衅。这里用范蠡和文种的故事来激励他们,暗示他们应该效仿忠臣,而不是只关注眼前的小利。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批判,对政治腐败、奢靡之风、道德沦丧、忠义缺失等问题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同时,它也呼吁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重新审视国家的未来,以避免走向衰亡的道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耳盈丝竹,眼摇珠翠。
迷乐事。
宫闱内。
争知。
渐国势凌夷。
奸臣献佞,转恣奢淫,天谴岁屡饥,从此万姓离心解体。
越遣使。
阴窥虚实,蚤夜营边备。
兵未动,子胥存,虽堪伐、尚畏忠义。
斯人既戮,又且严兵卷土,赴黄池观衅,种蠡方云可矣。

关键词解释

  • 国势

    读音:guó shì

    繁体字:國勢

    英语:national power

    意思:(国势,国势)

    1.国家的自然地理形势。
    《管子山至数》:“桓公问管子曰:‘请问国势。’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