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赋得樱桃》 华林满芳景,洛阳遍阳春。

华林满芳景,洛阳遍阳春。

意思:华满芳景,洛阳到处春天。

出自作者[唐]李世民的《赋得樱桃》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首句“华林满芳景,洛阳遍阳春。”描绘了华林园的春天景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华林园是古代皇家园林,这里充满了春天的芳香和美景,就像洛阳城到处是温暖的春天一样。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华林园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朱颜含远日,翠色影长津。”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色彩,朱红色的花朵在阳光下显得更加鲜艳,青翠的叶子在长长的水边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两句诗通过色彩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乔柯啭娇鸟,低枝映美人。”这两句诗描绘了华林园中的鸟鸣和低垂的树枝映衬着美人的画面。娇小的鸟儿在高的树枝上欢快地歌唱,低垂的树枝则映衬着美丽的人儿。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活力和美人的柔美。 “昔作园中实,今来席上珍。”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华林园中曾经是普通果实的果树的赞美,现在它成为了宴席上的珍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过去的回忆,同时也表达了对华林园的喜爱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它是一首优美的诗,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华林满芳景,洛阳遍阳春。
朱颜含远日,翠色影长津。
乔柯啭娇鸟,低枝映美人。
昔作园中实,今来席上珍。
作者介绍 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华林

    读音:huá lín

    繁体字:華林

    意思:(华林,华林)

    1.茂美的林木。
    三国·魏·嵇康《酒会诗》之五:“肃肃苓风,分生江湄,却背华林,俯泝丹坻。”
    清·龚自珍《尊隐》:“夫日胎于溟涬

  • 阳春

    读音:yáng chūn

    繁体字:陽春

    英语:spring

    意思:(阳春,阳春)

    1.春天;温暖的春天。
    《管子地数》:“君伐菹薪,煮泲水为盐,正而积之三万钟,至阳春,

  • 洛阳

    读音:luò yáng

    繁体字:洛陽

    英语:loyang

    意思:(洛阳,洛阳)
    牡丹的别称。因唐·宋时洛阳盛产牡丹,故称。
    明徐渭《牡丹赋》:“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东青州而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