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好高髻,乡间一尺长。
意思:城里流行高发髻,乡间一尺长。
出自作者[清]乾隆的《时世装,儆戎也》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城中与乡间的发式习俗为题材,通过对比的手法,对当时社会风气进行了批评。诗中描绘了城中妇女追求高髻,乡间妇女则保持一尺长的发式。元和年间,流行时髦的装扮,这些装扮在乡间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然而,这些流行的装扮并非出于对美的追求,而是为了迎合当时的社会风气,这种做法往往预示着不祥之兆。
诗中引用了少傅作诗以儆戎变的故事,强调了作善降祥、作不善致殃的道理。作者认为,君臣应该勤政持纪纲,这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对于一时习俗的流行,作者认为不必过于紧张,因为久而久之,人们自然会厌倦并寻求改变。
这首诗以妇女的发式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作者通过对比城中与乡间的发式,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担忧,并强调了勤政持纪纲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