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衣冠盛,流传识后凋。
意思:中外文明盛,流传认识后凋。
出自作者[宋]楼钥的《陆参议挽词》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风标”,通过描绘中外衣冠盛况、三语掾的声名、宝晋书和坡仙隐的逸事,以及月落梅溪的景象,表达了对古代风范的怀念和对当今风标消逝的惋惜。
首联“中外衣冠盛,流传识后凋”,描绘了古代中外衣冠盛况,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怀念。其中,“中外衣冠”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盛”字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赞美,“流传识后凋”则表达了对当今风标消逝的惋惜。
颔联“声名三语掾,身世半僧寮”,通过描述三语掾的声名和僧寮般的身世,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敬仰。其中,“声名”代表了他们的才华和成就,“三语掾”是对古代官员的赞美,“身世半僧寮”则表达了对他们僧侣般的生活方式的敬仰。
颈联“宝晋书尤逸,坡仙隐可招”,描绘了宝晋书和坡仙隐的逸事,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怀念和对当今文化衰落的惋惜。“宝晋书”指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献之的书法,“尤逸”表达了对这种艺术的赞赏,“坡仙隐”则是对苏轼隐居生活的描述,“可招”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和对当今文化衰落的惋惜。
尾联“梅溪残月堕,芜没旧风标”,描绘了月落梅溪的景象,表达了对古代风范消逝的惋惜。“梅溪”是古代风景的象征,“残月堕”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芜没旧风标”则表达了对古代风范消逝的惋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衣冠盛况、文人雅士、古代文化的描述和怀念,以及对当今文化衰落的惋惜,表达了对古代风范的敬仰和对当今风标消逝的惋惜。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怀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