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鹧鸪天·漠漠轻□拨不开》 云柱础,水楼台。

云柱础,水楼台。

意思:云柱础石,水楼台。

出自作者[宋]辛弃疾的《鹧鸪天·漠漠轻□拨不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漠漠轻阴拨不开。江南细雨熟黄梅》是一首描绘江南雨季的诗,通过对阴沉天空和细雨的描绘,生动地表现了江南雨季的特色和氛围。 首句“漠漠轻阴拨不开。江南细雨熟黄梅”,直接描绘了天空阴沉,轻阴无法拨开,象征着雨季的到来。接着,诗人用“江南细雨”点明地域,用“熟黄梅”预示着雨季的到来。这种描绘方式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有情无意东边日,已怒重惊忽地雷。”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天空的变化,先是平静无波,然后是东边日出,再是突然的雷声。诗人用“有情”和“无意”两个词来形容太阳,既表现了太阳的自然运动,又表现了人的主观感受。而“已怒”和“重惊”两个词则生动地描绘了雷声的出现,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 “云柱础,水楼台。罗衣费尽博山灰。”这几句诗描绘了雨后云层散去,露出楼台之景,同时也暗示了雨后空气中湿润的气息。用“云柱础”形象地描绘云层散去后露出的柱子,用“水楼台”描绘被雨水打湿的楼台,都十分生动形象。而“罗衣费尽博山灰”则表达了诗人对雨后空气清新气息的感受,如同烧香般的罗衣,费尽博山炉中的香灰,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陶醉。 最后,“当时一识和羹味,便道为霖消息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雨季的理解和感悟。在雨中,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也领悟到了自然之道。他认为,雨是自然的一种恩赐,也是生命的一种启示。这种理解使他认识到自然之道和人道之间的联系,也使他更加珍视生命和自然之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江南雨季的描绘和感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珍视。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意象,使诗歌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漠漠轻阴拨不开。
江南细雨熟黄梅。
有情无意东边日,已怒重惊忽地雷。
云柱础,水楼台。
罗衣费尽博山灰。
当时一识和羹味,便道为霖消息来。
作者介绍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柱础

    读音:zhù chǔ

    繁体字:柱礎

    意思:(柱础,柱础)
    承柱的础石;柱下的基础。
    《淮南子说林训》:“山云蒸,柱础润。”
    《晋书四夷传秦国》:“琉璃为墙壁,水精为柱础。”
    唐·

  • 楼台

    读音:lóu tái

    繁体字:樓檯

    英语:stand (up)

    反义词: 庐舍

    解释:①〈方〉凉台。②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近水~。

  • 云柱

    读音:yún zhù

    繁体字:雲柱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