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偈颂三十首》 真体非形相,不离形相中。

真体非形相,不离形相中。

意思:真体不是形体相,不离形相中。

出自作者[宋]释印肃的《偈颂三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佛教禅诗,主要表达了佛教的“众生皆佛”的理念,以及修行者在追求佛性过程中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首联“众生本是佛,悟了一体同”,直接点明主题,表达出众生在觉悟之后,应该认识到自己与佛是一体的,都是佛性的体现。 颔联“若人不达本,逐末走西东”,指出如果人们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本性,就会在世间追求各种外在的物质和虚名,而无法达到真正的觉悟。 颈联“君子当务本,本立佛性同”,强调君子应该注重根本,也就是修行佛性,这样才能与佛性相通。 接下来的几联,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进一步阐述了佛教的真理。从“通一万事毕”到“心光寥廓通”,强调了通达真理的重要性,以及心光照亮一切的智慧。同时,“此通无对待,天地在其中”表达了真理超越一切对待,包容一切的理念。 最后,“若能同道者,与理本相同。唯”则表达了寻找同道、共同追求真理的重要性,只有与真理相通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并实践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佛教的真理和修行者的正确态度,对于理解佛教哲学和修行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众生本是佛,悟了一体同。
若人不达本,逐末走西东。
君子当务本,本立佛性同。
通一万事毕,终不被尘笼。
非尘体不动,本实理含融。
先天唯此物,今古学无踪。
难了意在处,塞顽空色空。
本无有指,妄言色空。
若得妄消歇,真体者何穷。
真体非形相,不离形相中。
幻质皆虚伪,大智发於中。
幻尽觉圆满,心光寥廓通。
此通无对待,天地在其中。
森罗并万像,影现一镜中。
镜中实我体,寂湛印倥侗。
若能同道者,与理本相同。

关键词解释

  • 形相

    读音:xíng xiāng

    繁体字:形相

    英语:configuration

    意思:
    1.相貌;形状。
    《荀子非相》:“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
    唐·顾况《

  • 真体

    读音:zhēn tǐ

    繁体字:真體

    意思:(真体,真体)
    真实的本体。
    南朝·梁·萧统《解二谛义》:“又咨真寂之体,本自不流,凡夫见流,不离真体,然则但有一真,不成二谛。”
    唐·彦悰《后画录隋江志

  • 离形

    读音:lí xíng

    繁体字:離形

    意思:(离形,离形)

    1.离弃形体。
    《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成玄英疏:“外则离析于形体,一一虚假。此解

  • 相中

    读音:xiāng zhòng

    繁体字:相中

    意思:看中意。
    《花城》1981年第2期:“他相中的女婿,那就算我相中了。”
    《小说选刊》1981年第7期:“天已近午,牲口市上已进入成交阶段。多数买主不再转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