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患有象,不能逃大明。
意思:万物担忧有象,不能逃避大明。
出自作者[唐]齐己的《咏影》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万物患有象,不能逃大明。始随残魄灭,又逐晓光生。曲直宁相隐,洪纤必自呈。还如至公世,洞鉴是非情》是一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哲思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世界万物运行规律的独特理解。
首两句“万物患有象,不能逃大明”,表达了作者对万物都有其表象,而这个表象又无法逃避地被大明所照耀的理解。这里的“大明”可以理解为真理、真理之光,无论万物如何变化,其本质和规律都是无法掩盖或逃避的。
接下来的两句“始随残魄灭,又逐晓光生”,形象地描绘了事物的发展过程。开始时,事物似乎隐藏在黑暗之中,难以看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又逐渐显现出来,如同晨光中的万物。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事物发展过程的深刻理解,即事物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和观察。
“曲直宁相隐,洪纤必自呈”进一步阐述了作者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他认为,无论是弯曲还是笔直,无论是粗壮还是纤细,事物都不会隐藏其本质,都会在适当的时候呈现出来。这表达了作者对事物公正无私的态度,认为一切都会被真实地反映出来。
最后两句“还如至公世,洞鉴是非情”,作者将这个道理推广到社会和人生的层面。他认为,只有公正无私、公平对待的人,才能洞察是非之情,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公正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哲思。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示了作者对世界万物的理解,以及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这首诗不仅富有哲理,而且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