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章琮赴广州东莞簿》 抱璞曾三献,悲秋忽二毛。

抱璞曾三献,悲秋忽二毛。

意思:抱着璞玉曾三次进献,悲秋忽然二毛。

出自作者[宋]杨亿的《章琮赴广州东莞簿》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抱璞曾三献,悲秋忽二毛。十年嗟不调,一命尚徒劳。互市通蛮货,公田入海涛。贪泉虽酌饮,未肯梁脂膏。》,它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和价值观的深刻思考的诗。 首先,诗中的“抱璞曾三献”可能指的是一种坚持和执着的精神,即即使多次被拒绝或不被理解,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这种精神在诗人的悲秋和十年嗟不调的描述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悲秋忽二毛”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年华老去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 “十年嗟不调”表达了诗人对长期得不到重用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环境的残酷和不公。 “互市通蛮货”和“公田入海涛”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贸易和开放社会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 “贪泉虽酌饮”可能暗示了诗人对贪欲的警惕和自我约束,而“未肯梁脂膏”则表达了诗人不愿意被世俗价值观所束缚,追求自我价值和尊严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价值观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对人的影响和挑战。诗人的坚韧、自由、开放和自我价值追求,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抱璞曾三献,悲秋忽二毛。
十年嗟不调,一命尚徒劳。
互市通蛮货,公田入海涛。
贪泉虽酌饮,未肯梁脂膏。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年),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

性耿介,尚气节。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谥号为文。

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今存《武夷新集》、《浦城遗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萃要》、《杨文公谈苑》15卷

关键词解释

  • 悲秋

    读音:bēi qiū

    繁体字:悲秋

    英语:feel sad with the coming of autumn

    意思:对萧瑟秋景而伤惑。语出《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 抱璞

    读音:bào pú

    繁体字:抱璞

    意思:
    1.春秋时,楚人卞和献璞玉于厉王,玉工说:“石也。”
    厉王以和为诳,断其左足。
    武王时复献之,又以为石,断其右足。
    文王即位,和抱璞哭泣于楚

  • 二毛

    读音:èr máo

    繁体字:二毛

    意思:
    1.斑白的头髮。常用以指老年人。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杜预注:“二毛,头白有二色。”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