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人静,翡翠帘前月。
意思:画堂人安静,翡翠帘前一个月。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千秋岁·画堂人静》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动人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痛苦和相思的煎熬。
首先,诗的开头“画堂人静,翡翠帘前月。鸾帷凤枕虚铺设。”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画堂内无人,翡翠帘前的月光洒落。鸾帷凤枕,暗示着床上的人已经不在,空留下床铺等待主人的归来。这种描绘给人一种孤独和空虚的感觉,让人感受到离别之人的痛苦。
“风流难管束,一去音书歇。”这两句诗表达了消息的断绝,意味着离别的人不再回来,书信也中断了。这无疑给诗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失落。
“到而今,高梧冷落西风切。”这里再次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高大的梧桐树在冷落的西风中摇曳,这无疑是对离别之人的形象的一种象征。
“未语先垂泪,滴尽相思血。”这两句诗描绘了离别之人的痛苦情感,她没有说话就已经开始流泪,这泪水是她相思之痛的象征。
“魂欲断,情难绝。”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即使魂魄欲断,情感也难以割舍。
“都来些子事,更与何人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痛的深深理解,这种痛苦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它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即离别之痛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只能深深地藏在心底。
“为个甚,心头见底多离别。”这句诗是对离别之痛的深入挖掘,它揭示了离别之痛的根源——人心中的离别之痛是无处不在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痛苦和相思的煎熬,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这首诗不仅表达了离别的痛苦,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深沉。
相关句子
- 前月小,后月大。-- 出自《题贵池驿壁》作者:[宋]无名氏
- 欢笑尊前月照之。-- 出自《减字木兰花·当年夜雨》作者:[宋]黄庭坚
-
檐前月上灯花堕。-- 出自《虞美人·柳枝却学腰肢袅》作者:[宋]毛滂
- 前月月明夜,美人同远光。-- 出自《秋暮忆中秋夜与王璠侍御赏月,因怆远离聊以》作者:[唐]鲍防
- 穿花暗避阶前月。-- 出自《蝶恋花·日暮杨花飞乱雪》作者:[宋]刘天迪
-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出自《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作者:[唐]岑参
- 画堂深。-- 出自《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作者:[宋]苏轼
- 笙歌溢画堂。-- 出自《菩萨蛮·去年曾祝夫人寿》作者:[宋]高子芳
-
画堂人物熙熙。-- 出自《沁园春·髧彼两髦》作者:[宋]程节斋
- 画堂雅宴。-- 出自《减字木兰花·画堂雅宴》作者:[宋]欧阳修
- 画堂筵启。-- 出自《点绛唇·露下风高》作者:[宋]晏殊
- 歌唱画堂中。-- 出自《诉衷情·喧天丝竹韵融融》作者:[宋]晏殊
- 画堂秋月佳期。-- 出自《清平乐·可怜娇小》作者:[宋]晏几道
- 画堂人笑悦。-- 出自《瑞鹤仙·正迎长时节》作者:[宋]无名氏
- 画堂空。-- 出自《江城子·麝熏微度绣芙蓉》作者:[宋]贺铸
- 承华启画堂。-- 出自《宴乐修堂应令诗》作者:[隋]江总
- 谁将翡翠。-- 出自《减字木兰花·谁将翡翠》作者:[宋]李处全
- 鸳鸯翡翠。-- 出自《清平乐·鸳鸯翡翠》作者:[宋]刘翰
- 翡翠巢南海。-- 出自《感遇·之廿三》作者:[唐]陈子昂
- 彩云栖翡翠。-- 出自《瑞鹤仙·彩云栖翡翠》作者:[宋]吴文英
- 翡翠合欢笼。-- 出自《浪淘沙·芳树翠烟重》作者:[元]元好问
- 岚光浮翡翠。-- 出自《菩萨蛮 灵严岚翠》作者:[元]沈禧
- 岚光浮翡翠。-- 出自《菩萨蛮 灵严岚翠》作者:[元]沈禧
- 人静,人静,风弄一枝花影。-- 出自《如梦令·门外绿荫千顷》作者:[宋]秦观
- 人静。-- 出自《河传 戊戌岁暮,吴中客楼夜思》作者:[元]邵亨贞
- 人静。-- 出自《河传 戊戌岁暮,吴中客楼夜思》作者:[元]邵亨贞
- 人静。-- 出自《花间诉衷情》作者:[元]邵亨贞
- 人静悄。-- 出自《渔家傲 和》作者:[元]许桢
- 人静悄。-- 出自《渔家傲 和》作者:[元]许桢
- 起来人静。-- 出自《点绛唇·夜色侵霜》作者:[宋]毛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