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韩侍郎苦雨》 润气凝柱础,繁声注瓦沟。

润气凝柱础,繁声注瓦沟。

意思:湿气凝结柱础,繁音注瓦沟。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和韩侍郎苦雨》

全文赏析

这首诗《润气凝柱础,繁声注瓦沟》是一首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的诗。它描绘了雨天中的景象,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雨的气息、雨的声音以及雨的影响。 首句“润气凝柱础,繁声注瓦沟”,直接描绘了雨的气息和声音。湿润的空气仿佛凝结在柱础上,这是房屋的基础,形象地表达了空气的潮湿;而繁声注瓦沟的“繁声”,则描绘了雨点打在屋顶上的声音,给人一种繁忙、活跃的感觉。 “暗留窗不晓,凉引簟先秋”,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雨的影响。由于雨夜持续,窗户外的光线被阻隔,使得窗不晓显得暗淡;而雨带来的凉意使得簟子也感觉到了,这暗示了季节已经到了秋天。 “叶湿蚕应病,泥稀燕亦愁”,这两句从动物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雨的情景。雨水打湿了叶子,暗示了动物们可能因为雨水而受到影响;而泥稀燕亦愁,则表达了雨水使得燕子飞行变得困难。 最后,“仍闻放朝夜,误出到街头”,这两句点明了诗的主题——雨的影响。诗人因为误以为天已放晓而出门,却发现街道上仍然是雨的世界。这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也揭示了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观察,展现了雨天的景象和影响,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象生动鲜明,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润气凝柱础,繁声注瓦沟。
暗留窗不晓,凉引簟先秋。
叶湿蚕应病,泥稀燕亦愁。
仍闻放朝夜,误出到街头。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繁声

    读音:fán shēng

    繁体字:繁聲

    意思:(繁声,繁声)

    1.指浮靡的音乐。
    《后汉书伏湛宋弘等传论》:“宋弘止繁声,戒淫色,其有《关雎》之风乎!”南朝·梁·何逊《七召声色》:“至乃郑卫繁声,

  • 瓦沟

    读音:wǎ gōu

    繁体字:瓦溝

    英语:tile

    意思:(瓦沟,瓦沟)
    瓦楞之间的泄水沟。
    唐·白居易《宿东亭晓兴》诗:“雪依瓦沟白,草绕墙根绿。”
    宋·杨万里《不寐听

  • 柱础

    读音:zhù chǔ

    繁体字:柱礎

    意思:(柱础,柱础)
    承柱的础石;柱下的基础。
    《淮南子说林训》:“山云蒸,柱础润。”
    《晋书四夷传秦国》:“琉璃为墙壁,水精为柱础。”
    唐·

  • 润气

    读音:rùn qì

    繁体字:潤氣

    意思:(润气,润气)

    1.光泽。
    《周礼考工记弓人》“瘠牛之角无泽”汉·郑玄注:“少润气。”

    2.水气。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