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别郑明府》 路傍谁识郑公子,谷口应知汉逸人。

路傍谁识郑公子,谷口应知汉逸人。

意思:路傍谁知道郑国公子,谷口应知道汉逸人。

出自作者[唐]韩翃的《送别郑明府》

全文赏析

这首诗《长头大鼻鬓如雪,早岁连兵剑锋折。千金尽去无斗储,双袖破来空百结。独恋郊扉已十春,高阳酒徒连此身。路傍谁识郑公子,谷口应知汉逸人。》是作者对一位名叫郑公的诗人的赞美和敬仰之情的表达。 首先,作者通过描绘郑公的长发、大鼻子和白发,表达出郑公年岁已高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他的经历和人生历程的丰富。接着,作者描述了郑公早年经历的艰辛,以及他为了生活而奋斗的情景,表现出他的坚韧和毅力。 作者对郑公的评价不仅仅停留在他的生活经历上,更进一步地,他赞美了郑公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作者认为郑公是一个真正的“高阳酒徒”,他有着豪爽、豁达的性格,同时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作者通过描述郑公在乡村隐居的生活,表达出他对郑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出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作者鼓励郑公不要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而要积极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事业。这不仅是对郑公的鼓励,也是对所有有志之士的鼓励。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郑公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出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长头大鼻鬓如雪,早岁连兵剑锋折。
千金尽去无斗储,双袖破来空百结。
独恋郊扉已十春,高阳酒徒连此身。
路傍谁识郑公子,谷口应知汉逸人。
儿女相悲探井臼,前功岂在他人后。
劝君不得学渊明,且策驴车辞五柳。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关键词解释

  • 谷口

    引用解释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韬·分险》:“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维 《归辋川作》诗:“谷口疎鐘动,渔樵稍欲稀。” 清 黄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诗:“此间看山復看枫,谷口敞与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陕西 礼泉 东北。 西汉 于此置 谷口县 , 东汉 废。因位于 九嵕山 东、 仲山 西,当 泾水 出

  • 公子

    读音:gōng zǐ

    繁体字:公子

    短语:少爷

    英语:childe

    意思:
    1.古代称诸侯之庶子,以别于世子,亦泛称诸侯之子。
    《仪礼丧服》:“公子为其

  • 子谷

    读音:zǐ gǔ

    繁体字:子穀

    意思:(子谷,子谷)
    粟谷;未舂过的稻谷。
    《管子臣乘马》:“泰秋,子谷大登。”
    《汉书律历志上》:“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

  • 逸人

    读音:yì rén

    繁体字:逸人

    意思:犹逸民。
    《后汉书赵岐传》:“汉有逸人,姓赵名嘉。有志无时,命也奈何!”唐·高瑾《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逸人谈发,仙御舟来。”
    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后汉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