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庐山杂咏·天池》 一枕僧榻清,钟磬半空里。

一枕僧榻清,钟磬半空里。

意思:一枕僧床清,钟磬半空中。

出自作者[宋]陈文蔚的《庐山杂咏·天池》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登山和饮酒的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段描绘了作者早晨登上天池峰,晚上在天池边饮酒的情景。作者躺在僧侣的床上,听着钟声和磬声,仿佛置身于半空中。这段描绘了作者在山中的宁静和孤独,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名山的热爱和向往。 接下来的段落中,作者描述了自己远行的经历,走到了山顶,看到了尘世之外的景象。作者感叹云烟从山脚下涌出,仿佛看到了万里之外的世界。作者也描述了山川和人物,往往被蒙上了尘世的污垢。 然后,作者开始探索山的深处,发现这里离天只有咫尺之遥。在特殊的环境下,如风雨昏暗的时候,与世间的差异非常明显。作者还描述了山下的雨水,在山脚下形成的景象,与山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后,作者总结了自己的经历和观察,认为山上的景象与尘世不同,虽然可能有仙凡之别,但高深之处确实不同寻常。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通过登山和饮酒的描绘,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通过描述山上的景象和自己的经历,作者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朝登天池峰,暮酌天池水。
一枕僧榻清,钟磬半空里。
平生此名山,籍籍满吾耳。
乘兴作远游,杖策自不已。
行行到绝顶,尘世知隔几。
云烟出其下,渺视犹万里。
山川与人物,往往尽蒙被。
始疑翻雪涛,混同一彭蠡。
顷刻开一罅,初见山逦迤。
仿佛人世界,未可详目指。
山中为予言,此地去天咫。
风雨晦冥候,与世殊不似。
霖潦方下作,山头旋磨议。
云深此埋屋,山下乃不尔。
历验予所言,其言亦非诡。
未必隔仙凡,高深实殊轨。

关键词解释

  • 钟磬

    读音:zhōng qìng

    繁体字:鍾磬

    英语:clock and single sonorous stone

    意思:(钟磬,锺磬)

    1.钟和磬,古代礼乐器。
    《周礼春

  • 半空

    读音:bàn kōng

    繁体字:半空

    英语:in midair; in the air

    意思:
    1.半数已空。
    《新唐书宦者传上仇士良》:“士良因纵兵捕,无轻重,悉毙两军,公卿

  • 一枕

    引用解释

    犹言一卧。卧必以枕,故称。 唐 丁仙芝 《和荐福寺英公新搆禅堂》诗:“一枕西山外,虚舟常浩然。” 宋 陆游 《感秋》诗:“一枕凄凉眠不得,呼灯起作感秋诗。” 元 马致远 《夜行船·秋思》套曲:“蛩吟罢一枕纔寧贴,鸡鸣后万事无休歇,算名利何年是彻!” 清 宋维籓 《台城路·蝉》词:“午餘一枕游仙梦,几番被伊惊醒。”

  • 僧榻

    读音:sēng tà

    繁体字:僧榻

    意思:僧床,禅床。
    明·王思任《游五臺山自普门精舍歷涧道至竹林寺》诗:“钟鸣定僧榻,良久又岑寞。”
    清·曹寅《高鹤修琴友索赠时寓僧楼即事戏之》诗:“客床闲绿绮,僧榻看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