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意思:秦家丞相府,不重视对衣服的人。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嘲鲁儒》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借对鲁叟(对老人的尊称)研读五经、死守章句的描写,抒发了对当时社会重法度、轻学问,重功名、轻风雅,重实用文>不重道义的感慨。
首联“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描绘了鲁叟的形象,他白发苍苍,埋头于经书,对于那些向其请教治国平天下的策略,却茫然无知,无从回答。这既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也是对那些皓首穷经、缺乏实际学问的儒生的讥讽。
颔联“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进一步描绘了鲁叟的外在形象,他脚穿远游履,头戴方山巾,步履稳健,从直道徐行,虽然尘土飞扬,但却没有实质性的作为。这实际上是对那些只会空谈经书、没有实际政治才能的儒生的讽刺。
颈联“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则直接对时事进行了批评。秦家的丞相府,是不重视褒衣博带之儒的。这表明当时的社会风气重法度、轻学问,重实用文>不重道义。
最后两句“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无法改变这种现状的无奈和自嘲。他不是叔孙通,无法改变当时的政治风气,只能归耕于汶水之滨,过着清贫的生活。
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描绘鲁叟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无奈。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学问、风雅、道义的坚守,表现了他的高尚品格和独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