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 nd

拼音缩写是「nd」的词(208)

  • 读音:nǐ dù

    繁体字:柅杜

    意思:遏止,杜绝。
    《新唐书牛徽传》:“干符中选滥,吏多姦,岁调四千员。
    徽治以刚明,柅杜干请,法度复振。”

    解释:1.遏止,杜绝。

    造句:暂无

  • 读音:nán dòu

    繁体字:南鬥

    意思:
    1.星名。即斗宿,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
    《史记天官书》:“南斗为庙,其北建星,建星者,旗也。”
    张守节正义:“南斗六星,在南也。”
    《文选左思<吴都赋>》:“仰南斗以斟酌,兼二仪之优偓。”
    刘逵注引《天官星占》:“南斗之爵禄,其宿六星。”
    清·袁枚《新齐谐飞星入南斗》:“君辈不知天文者,虽见飞

    解释:1.星名。即斗宿,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称。 2.借指南方,南部地区。

    造句:仰南斗以斟酌,兼二仪之优渥。福建德化县国宝南斗村溪口人。壬午客星如孛,在南斗天?旁。之一,南斗水鸟拳,义星之男。

  • 读音:nán dù

    繁体字:南渡

    英语:Namtu

    意思:亦作“南度”。

    1.渡水而南。
    《楚辞九章哀郢》:“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王逸注:“渡,一作度。”
    《史记晋世家》:“五年春,晋文公欲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还自河南度,侵曹,伐卫。”
    唐·柳宗元《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诗:“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2.犹南迁。

    解释:1.亦作\"南度\"。 2.渡水而南。 3.犹南迁。晋元帝﹑宋高宗皆渡长江迁于南方建都,故史称南渡。

    详细释义:1.渡水而南。史记?卷三十?晋世家:『还,自河南渡,侵曹,伐卫。』楚辞?屈原?九章?哀郢:『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2.晋五胡乱华,晋室渡江,自洛阳迁都建业,称为『南渡』。晋书?卷五十九?汝南王亮传:『永嘉末,以寇贼充斥,遂南渡江。』唐?李白?金陵诗:『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
    3.宋徽?钦二宗,为金人所执,宋室自汴梁,迁都临安,称为『南渡』。宋史?卷三十五?孝宗本纪?赞曰:『高宗以公天下之心,择太祖之后而立之,乃得孝宗之贤,聪明英毅,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初刻拍案惊奇?卷二:『

    造句:南渡之后,高宗克复旧物,亦颇有成就。然而,八路军到处扩大势力,很快把他挤得无立足之地,于是他率部南渡黄河。

  • 读音:nán dùn

    繁体字:南頓

    英语:Nanton

    意思:(南顿,南顿)

    1.古国名、县名。春秋时顿国为陈国所迫,南迁,故号南顿。
    西汉置县,因以为名。
    明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城顿而还”杨伯峻注:“顿,国名,姬姓,即今河南省·项城县稍西之南顿故城。”参阅《汉书地理志上》。

    2.佛教语。禅宗主张顿悟佛果的一派,即南宗。
    《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宗派源流

    详细释义:中国禅宗自六祖慧能之后,分成南?北两宗。南宗禅法以机缘成熟,瞬间开悟,故称为『南顿』。景德传灯录?卷九:『其所得法虽一,而开导发悟有顿渐之异,故曰:「南顿北渐」。』

    造句:老刘妻子2年前生育一个男孩名叫南顿,他们的刚刚出生的女孩还没有起名字!

  • 读音:nán dì

    繁体字:南地

    意思:南方地区。
    《战国策秦策三》:“今攻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楚·魏,则秦所得不一几何,故不如因而割之,因以为武安功。”
    南朝·梁简文帝《悔赋》:“楚王刻鹤,播徙南地。”
    唐·贾岛《送人南归》诗:“虽然南地远,见说北人多。”
    《宋史兵志》:“议者言南地不宜牧马。昨自牧养,今二三年,已得马数百。”

    解释:1.南方地区。

    造句:我们天南地北相隔极远。一些人正在南地割草。不过我们又在海上了,有星星和海洋可以欣赏,还可以天南地北地思索一番。赤道以北和以南

  • 读音:nán dì

    繁体字:南帝

    意思:
    1.指南海之帝儵。典出《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唐·韩愈《嘲鼾睡》诗:“南帝初奋槌,凿窍洩混沌。”

    2.古代神话中的五位天帝之一,即南

    解释:1.指南海之帝儵。典出《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2.古代神话中的五位天帝之一,即南方赤帝,名赤熛怒。

    造句:其母后为救淳而死,兴因此一直不原谅父亲。直至淳一次以死相救,两父子始冰释前嫌,兴最后登上皇位,成为南帝。启明堂则为莲池潭边最大寺庙,又称东南帝厥大殿,建有春秋两阁,以九曲桥相通,旨在纪念志在春秋一部书的关公。

  • 读音:nán dǒng

    繁体字:南董

    意思:春秋时代齐史官南史、晋史官董狐的合称。皆以直笔不讳着称。
    《宋书自序》:“臣远愧南、董,近谢迁、固,以闾阎小才,述一代盛典。”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辞宗邱明,直归南董。”后用以借称忠于史实的优秀史官。
    《隋书魏澹传》:“但道武出自结绳,未师典诰,当须南、董直笔,裁而正之。”
    《新唐书王绩传》:“追述革酒法为经,又采杜康、

    解释:1.春秋时代齐史官南史﹑晋史官董狐的合称。皆以直笔不讳着称。《宋书.自序》\"臣远愧南﹑董﹐近谢迁﹑固﹐以闾阎小才﹐述一代盛典。\"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辞宗丘明﹐直归南董。\"后用以借称忠于史实的优秀史官。

    造句:南董在明代时即为自然村镇。南董东堡:为北董之派生村。南董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南董庄村有耕地面积2000亩,人口1

  • 读音:nán dōu

    繁体字:南都

    意思:
    1.地名。
    东汉·光武帝的故乡在南阳郡,郡治宛在京都洛阳之南,因称宛为南都。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汉·张衡有《南都赋》,李善注引挚虞曰:“南阳郡,治宛,在京之南,故曰南都。”
    唐·李白《南都行》:“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

    2.明人称南京为南都。如吴应箕记南京召试事,书名为《南都应试记》。
    清·顾炎武《赠于

    解释:1.地名。东汉光武帝的故乡在南阳郡,郡治宛在京都洛阳之南,因称宛为南都。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张衡有《南都赋》﹐李善注引挚虞曰\"南阳郡﹐治宛﹐在京之南﹐故曰南都。\" 2.明人称南京为南都。如吴应箕记南京召试事,书名为《南都应试记》。

    详细释义:1.在今河南省南阳县。为东汉光武帝生长之地,因位于洛阳之南,故称为『南都』。唐?李白?南都行:『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
    2.明代称南京为『南都』。清?顾炎武?赠于副将元剀诗:『乍领射声兵,南都已沦倾 。』

    造句:昨日中午,南都记者赶到现场。二年(760年),复名安南都护府。与南都夜夜是室友、同班同学。辛亥革命后任云南都督府咨

  • 读音:nán duān

    繁体字:南端

    意思:
    1.南方;南边。
    汉·王逸《九思守志》:“绕曲阿兮北次,造我车兮南端。”
    《元史天文志一》:“表长五十尺,广二尺四寸,厚减广之半,植于圭之南端圭石座中,入地及座中一丈四尺,上高三十六尺。”

    2.南边正门。
    《文选张衡<东京赋>》:“启南端之特闱,立应门之将将。”
    薛综注:“端门,南方正门。”

    解释:1.南方;南边。 2.南边正门。

    造句:一月中旬,这个国家受到西北季节风南端的袭击。那是乌干达最南端的一个小城,我们决定在这里舒适的环境中休息两天。首都在这个国家的最南端。我们的船停泊在岛

  • 读音:nán diàn

    繁体字:南甸

    意思:南方的郊野。
    《南齐书刘善明传》:“足下方拥旄北服,吾剖竹南甸,相去千里,间以江山,人生如寄,来会何时!”郭沫若《参观板门店后》诗:“南甸无人成废地,北山有鸟颂丰年。”

    解释:1.南方的郊野。

    造句:因该镇所在地为南甸村而得名。地处南甸坝子上部,大盈江两岸。许子伟(1555~1613),字用一,号南甸。,1975年设南甸

  • 读音:nán dào

    繁体字:南道

    意思:
    1.指南方。
    《史记游侠列传》:“至若北道姚氏,西道诸杜,南道仇景,东道赵他、羽公子,南阳·赵调之徒,此盗跖居民间者耳,曷足道哉!”汉·王充《论衡言毒》:“南道名毒曰短弧。”

    2.南面或南方的道路。
    《楚辞刘向<九叹忧苦>》:“邅彼南道兮,征夫宵行。”
    王逸注:“言己放流转彼江南之道。”

    3.

    解释:1.指南方。 2.南面或南方的道路。 3.专指古代中原地区对西域交通的主要道路南北二道中的南道。

    造句:有一次一个法国出租汽车司机开了亚瑟柯南道尔爵士一个玩笑。立法会十一题:屿南道的车速限制大围火车站村南道循环线大屿山屿南道

  • 读音:nà dā

    繁体字:那搭

    意思:I
    见“那答”。
    II
    见“那答”。

    解释:1.见\"那答\"。

    详细释义:那里。如:『那搭儿别是一重天,尽都是翠柏林峦。』

    又:ㄋㄚˇㄉㄚ
    16.

    造句:暂无

  • 读音:nà dá

    繁体字:那答

    意思:I
    亦作“那搭”。
    疑问指示词。何处;哪里。
    元·贯云石《蟾宫曲送春》曲:“问东君何处天涯……随柳絮吹归那答?趁游丝惹在谁家?”元·王仲元《粉蝶儿道情》套曲:“引的是白鹿玄鹤,向云水乡那答儿不到。”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摺:“只看张家,往日豪华,如今在那搭?”元·范康《竹叶舟》第三摺:“这里又不是关津隘口,又不是你家前院后,怎么的唤渡行人

    解释:1.亦作\"那搭\"。亦作\"那搭\"。 2.疑问指示词∥处;哪里。

    造句:?那答案只有二个字“诚信”!那答案一定就是百战千军。小姐,和你那答儿讲话去。随柳絮吹归那答,趁游丝惹在谁家②。

  • 读音:nà dá

    繁体字:那達

    意思:(那达,那达)
    I
    方言。哪里。
    《解放日报》1944.6.13:“她睁着两眼问了我们一句:‘你们打那达来?’”
    II
    方言。那里。
    贺敬之等《惯匪周子山》第一场:“那水碾底下,毛圈墻上,那达是个放哨的好地点。”

    解释:1.方言。哪里。

    造句:不知什么缘故,这话惹恼了莱那达。在格兰那达时,他就老老实实被捉着了。那达拉斯小牛队和诺维斯基呢?就让我们来仔细瞧瞧格瑞那达

  • 读音:nà de

    繁体字:那的

    意思:I
    犹哪里。表示反问。
    元·张养浩《朱履曲》:“那的是为官荣贵?止不过多喫些筵席。”
    元·无名氏《云窗梦》第二摺:“见如今惜花人病损,俺娘和茶客钱亲。却教我嫩橙初破酒微温。那的是眷姻?”
    II

    1.那里。指处所。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摺:“汉·萧何忒下的,救他出井底,倒将他斩讫,那的也须放着傍州例。”

    解释:1.犹哪里。表示反问。

    造句:暂无

  • 读音:nà děng

    繁体字:那等

    意思:那种;那样。
    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摺:“有那等守护贤良老秀才,他说的来狠利害。”
    《水浒传》第三回:“鲁提辖道:‘不要那等腌臜厮们动手,你自与我切。’”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巡捕房那等严密,却只挐他们不着。”

    解释:1.那种;那样。

    详细释义:何等、多么。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二折:『往常时紫罗?白象简,那等尊贵。今日葛巾野服,似觉快乐也每』

    又:ㄋㄚ?ㄉㄥˇ

    造句:暂无

  • 读音:nà de

    繁体字:那得

    意思:怎得;怎会;怎能。
    《三国志魏志曹洪传》“于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太祖曰:‘我家赀那得如子廉耶!’”唐·钱起《送李秀才落第游荆楚》诗:“离居见新月,那得不思君。”
    明·高启《方隐君山园》诗:“乃知厚业要德守,那得衰荣但言命?”瞿秋白《文艺杂着续辑“矛盾”的继续》:“中国有这几百万几万万甘心做洋奴的人,那得不亡国!”

    解释:1.怎得;怎会;怎能。

    详细释义:1.不得、那里有。宋?辛弃疾?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词:『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2.何以能够。宋?朱熹?观书有感诗二首之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造句:暂无

  • 读音:ná dà

    繁体字:拿大

    英语:put on airs; give oneself airs

    意思:摆架子;看不起人。
    《红楼梦》第六回:“他家的二小姐,着实爽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
    丁玲《田家沖》六:“你从来就不拿大,我们那时也就只敢同你玩。”

    解释:1.摆架子;看不起人。

    详细释义:摆架子。红楼梦?第六回:『他家的二小姐着实爽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

    造句:加拿大出产小麦和毛皮。她的儿子出国在加拿大。该公司希望占据加拿大市场。他在加拿大度过了成年时期。女王正对

  • 读音:ná dòu

    繁体字:拿鬥

    解释:1.争斗。

    造句:

  • 读音:ná dǐng

    繁体字:拿頂

    意思:(拿顶,拿顶)
    见“拿大顶”。

    解释:1.见\"拿大顶\"。

    造句:“上帝饶了我吧,”我拿顶针在汤姆头上使劲敲,“可怜的孩子,可怜的短命孩子。”我去给你拿顶帽子真是对不起老天爷,我拿顶针敲了汤姆的头,可怜的孩子,我那可怜的短命的孩子啊。“上帝饶了

  • 读音:ná dǐng

    繁体字:拿鼎

    意思:见“拿大顶”。

    解释:1.见\"拿大顶\"。

    造句:暂无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