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 td

拼音缩写是「td」的词(538)

  • 读音:tè dài

    繁体字:貣貸

    意思:(貣贷,貣贷)
    借贷。
    宋·楼钥《文林郎监泰州盐仓周大老降两资放罢制》:“详究始末,失职已多,而又不能自别于貣贷之嫌,再镌厥官,归务循省。”

    解释:1.借贷。

    造句:暂无

  • 读音:tí diǎn

    繁体字:提點

    意思:(提点,提点)

    1.官名。
    宋始置,寓提举、检点之意。掌司法、刑狱及河渠等事。
    金近侍局置提点。
    明光禄寺尚饮局有提点大使之职。
    清废。
    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既而许公自滨罢,擢提点两浙刑狱。”
    《金史章宗纪四》:“甲寅,以提点尚衣局完颜燮为夏国生日使。”
    《水浒传》第一回

    解释:1.官名。宋始置,寓提举﹑检点之意。掌司法﹑刑狱及河渠等事。金近侍局置提点。明光禄寺尚饮局有提点大使之职。清废。 2.提醒指点。

    造句:你能就我的学习提点建议吗?众以斜烈为淳直,乃用为提点。既而提点刑狱杜衍至,事果辨。有时提点也泛指效益工资收益。

  • 读音:tí dùn

    繁体字:提頓

    意思:(提顿,提顿)
    书法术语。指运笔的提起按下。亦喻文章的自然起伏。
    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蒋振生书法论》:“然提顿二字相连,捷于影响。”
    清徐作肃《侯方域<蹇千里传>评》:“可见文不在妆点,一涉妆点便拙,拙便死。提顿分明,则神姿四映。”
    ------------------------------
    提顿
    补证条目
    书法术语。指运

    解释:1.书法术语。指运笔的提起按下。亦喻文章的自然起伏。

    造句:盐湖城大提顿国家公园黄石公园前景是美国怀俄明州的提顿山脉。过片“金陵路”句又一提顿。其最高峰大提顿峰海拔4198米 >查看更多提顿造句

  • 读音:tí diào

    繁体字:提調

    英语:promote or transfer( a cadre)

    意思:(提调,提调)

    1.管领;调度。
    元·杨暹《西游记江流认亲》:“是以名曰玄奘。今年十八岁,提调满寺大众。”
    清·李渔《比目鱼奏捷》:“蒙上臺批下详文,把各路兵马钱粮,都属我一人提调。”
    沙汀《淘金记》十三:“和白酱丹一道来的,那时候只有八九个人,负责提调的头目是丁酒罐罐。”

    2.官名。负责管领、调度的人。

    近义词: 调度

    详细释义:1.管理调度。水浒传?第十六回:『这也容易,我叫他三个都听你提调便了。』
    2.管理机构内一切杂务的官员。
    3.负责指挥调度的人。如:『总提调』。

    造句:好主意,你该去找找辛辛纳提调查者报

  • 读音:tí dū

    繁体字:提督

    短语:文官 总督 执政官 执行官 外交大臣 外交官 太守

    英语:prefect

    意思:
    1.提调监督。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先师实隶安济坊,坊元在众安桥,迁于湖上亦未多年。今官府既无提督,纵多生全,亦无以激劝。”
    《水浒传》第五六回:“汤隆打起钩镰鎗的样子,教山寨里打军器的照着样子打造,自有雷横提督。”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洗象》:“而锦衣卫自有驯象所,专管象奴及象只,特命锦衣指挥一员提督之。”

    解释:官名。明代驻防京师的京营设有提督,南京置操江提督◇巡抚常兼提督军务衔。清代设提督军务总兵官,简称提督,是一省的高级武官。沿江沿海设水师提督。

    详细释义:1.指挥监嵩水浒传?第五十八回:『便叫汤隆做铁匠总态提督打造诸般军器,并铁叶连环等甲。』
    2.职官名。明代设置,以勋戚大臣或太监充任。清代沿用,掌各省军政、统辖诸镇,为各道、省最高级的武官。

    造句:提督电业行32在大马色亚哩达王手下的提督,把守大马色城要捉拿我。我们的组织是很完全的,王之下文的有宰相,有御史,武的有提督,有总兵。纳尔逊雕像高170英尺多,矗立在特拉法尔加广场

  • 读音:tí duō

    繁体字:提掇

    意思:
    1.提拉。
    《坛经行由品》:“能隐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

    2.提携,挈带。
    明·高明《琵琶记义仓赈济》:“今日得君提掇起,免教人在污泥中。”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妾看君决非庸下之人,妾也不甘久处风尘,但得君一举成名,提掇了妾身出去,相随终身。”

    3.提出。
    明·王守仁《传

    解释:1.提拉。 2.提携,挈带。 3.提出。 4.提起,振作。 5.整饬。

    详细释义:1.提咕帮助。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十七出:『多谢相公,正是今日得君提掇起,免教人在污泥中。』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莫非娘子有扶助小生之处?望乞娘子提掇,指点小生一条路头,真莫大之恩情也。』
    2.提举。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踏残红软衬着鞋儿去,再提掇绮罗衣袂,重整顿珠翠冠哽』
    3.说起、提起。醒世姻缘传?第八十六回:『除的家倒还是爷提掇提掇,叫声「那个姓薛的」,或说「那姓薛的歪私窠子」;别也没人提掇。』
    4.提调、操纵。宋?罗烨?醉翁谈录?卷一?舌耕叙引?小说开辟:『冷

    造句:暂无

  • 读音:tí dào

    繁体字:提到

    造句:

  • 读音:tí dān

    繁体字:提單

    英语:bill of lading (BL)

    意思:(提单,提单)
    向货站或仓库提取货物的凭据。也称提货单。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日前穫惠函并《北平笺谱》提单,已于昨日取得三十八部。”

    近义词: 货票

    解释:1.向货站或仓库提取货物的凭据。也称提货单。

    造句:承运人不必等待提单到达。我想你们是自己填制提单的吧?假如作了空白背书,提单持有人就有权提货。将提单转交给承运人,承 >查看更多提单造句

    例句:关于葡萄酒,我们同函寄上提单以及发票,请查收为荷。发票部分由于贵公司并未给予我公司限价,故改为估价。
    Enclosed you will find a bill of lading for this wine, and an invoice, pro forma, as you are not limited as to the price.提单上应该注明“运费预付”字样。
    The bill of lading should be marked as \"freight prepaid\".

  • 读音:tí dāo

    繁体字:提刀

    英语:griffe

    意思:
    1.持刀。
    《三国志魏志常林传》“时弟静绍封”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清介传》:“并怒,因蹝履提刀而出,多从吏卒,欲收肇。”

    2.兵器的一种。
    宋·岳飞《奏郾城捷状》:“将士各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与敌手拽厮噼,鏖战数十合,杀死金兵满野。”

    解释:1.持刀。 2.兵器的一种。

    详细释义:带刀、拿刀。三国演义?第三回:『是夜二更时分,布提刀径入丁原帐中。』

    造句:左手提刀,平定天下;右手举笔,治理家国。

  • 读音:tí dōu

    繁体字:提兜

    意思:方言。即提篮。或指有提梁的袋。
    沙汀《堰沟边》:“他从文件柜上取来一个小小的、做工细緻的提兜。”
    艾芜《都市的忧郁》:“他起初同贫民区的孩子,各人提个提兜,终天在垃圾堆上寻找煤渣子。”参见“提篮”。

    解释:1.方言。即提篮。或指有提梁的袋。

    造句:暂无

  • 读音:tí dēng

    繁体字:提燈

    英语:lantern

    意思:(提灯,提灯)

    1.可以提挈的灯。
    《红楼梦》第九六回:“按宫里的样子,用十二对提灯。”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韩老六喊人拿出一对擦得雪亮的玻璃小提灯,点着后,三个人合计一下,又吹熄放回。”

    2.提着灯笼。节日或庆典时夜晚游行的一种仪式。
    郭沫若《北伐途次》一:“在那天晚上要举行提灯行列。”

    解释:1.可以提挈的灯。 2.提着灯笼。节日或庆典时夜晩游行的一种仪式。

    造句:狂风过后,下了班的值夜人员在一盏提灯下憩息。一个姐姐从乱七八糟堆着东西的车厢里拉出一盏破旧的提灯,另一个姐姐拉出一把烂扫帚。涅特走到欧莉跟前时,把他的提灯举高说:“你的灯呢?天气太冷了,你

    例句:手提灯的光忽然照在一个奇怪的东西上。
    The lantern light suddenly fell on a curious object.

  • 读音:tí dì

    繁体字:提地

    意思:古代妇女装饰用的套网的假髮髻。

    解释:1.古代妇女装饰用的套网的假发髻。

    造句:暂无

  • 读音:tiáo dá

    繁体字:調達

    意思:(调达,调达)

    1.调和通畅。
    三国·魏·阮籍《乐论》:“乐有节适,九成而已,阴阳调达,和气均通,故远鸟来仪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卷六:“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2.流利,流畅。
    章炳麟《訄书订文》附录《正名杂义》:“以今观古,觉其诘诎,犹以汉观和(指日本)尔,在彼则调达如簧矣。”

    详细释义:1.诗文畅达,乐韵和谐。晋书?卷八十一?桓宣传:『帝善其调达,乃敕御妓奏笛。』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体华净,少病累,又巧构形似之言,雄于潘岳,靡 于太冲。风流调达,实旷代之高手。』
    2.人名。译自胡语。即提婆达多。见『提菩达多』条。

    造句:在大约一天左右的时间里,印花税的上调达到了中国政府的严重警告所没能达到的效果? ?中国充满泡沫的股市出现下跌。实际上,就数据协调达到共识并不容易,因为决策局和部门都各自有一套行之已久的系统,使用不同的数据定义和表达方式。他们强

  • 读音:tiáo dàng

    繁体字:調檔

    造句:

  • 读音:tiáo diào

    繁体字:調調

    英语:key

    意思:(调调,调调)
    I
    摇动貌。
    《庄子齐物论》:“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陈鼓应今注:“‘调调’、‘刀刀’(‘刁刁’赵谏议本、世德堂本作‘刀刀’),皆动摇貌(向秀注)。‘调调’是树枝大动。‘刁刁’是树叶微动。”
    II

    1.架势;样儿。
    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最足以表现这种酸气的典型,似乎是戏臺上的文小生,尤其是昆曲里

    近义词: 腔调、音调、论调、声调、调子

    详细释义:风吹枝叶摇动的样子。庄子?齐物论:『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又:ㄉ|ㄠ??ㄉ|ㄠ

    造句:我的汽车的发动机得调调了。他的文章千篇一律,一个调调儿。市民判断他们卖的什么货色,并不是根据他们叫喊的词儿,而是听他们的调调儿。“不,我还喝了香槟酒,疯疯傻傻,

  • 读音:tūn duó

    繁体字:啍喥

    意思:多言而无度。谓没完没了地抱怨。

    解释:1.多言而无度。谓没完没了地抱怨。

    造句:暂无

  • 读音:tǎng dú

    繁体字:帑櫝

    意思:(帑椟,帑椟)
    钱柜。
    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是以务鸠敛而厚其帑椟之积者,匹夫之富也;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

    解释:1.钱柜。

    造句:暂无

  • 读音:tāng diàn

    繁体字:湯殿

    意思:(汤殿,汤殿)
    温泉浴室。
    唐·王建《华清宫感旧》诗:“公主妆楼金锁涩,贵妃汤殿玉莲开。”
    唐·温庭筠《过华清宫二十二韵》:“至今汤殿水,呜咽县前流。”

    解释:1.温泉浴室。

    造句:中院正殿为献殿,亦称成汤殿。不过阿夏后来被升为“御汤殿”。2月2日,早早开始动工(御汤殿)。汤殿即宫廷温泉,这里借

  • 读音:tāng diǎn

    繁体字:湯點

    意思:(汤点,汤点)
    茶点。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元旦》:“汤点则鹅油方补,猪肉馒首,江米糕,黄黍饦。”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星灯》:“于更初设香楮,陈汤点,燃而祭之。”

    解释:1.茶点。

    造句:暂无

  • 读音:tāng dǐng

    繁体字:湯鼎

    意思:(汤鼎,汤鼎)

    1.《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
    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后因以“汤鼎”称颂辅政的大臣。
    唐·贺知章《奉和圣制集贤书院成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三叹承汤鼎,千欢接舜壶。”

    2.商汤时所铸之鼎。
    唐·温庭筠《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僕射》:“书迹临

    解释:1.《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后因以\"汤鼎\"称颂辅政的大臣。 2.商汤时所铸之鼎。 3.煮水烹食之器。

    详细释义:1.相传商伊尹曾负鼎俎为商汤烹食,因得见商汤以陈述王道,商汤乃委任以国政。见史记?卷三?殷本纪。后遂用汤鼎作为对宰相的颂词。唐?贺知章?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诗:『三叹承汤鼎,千欢接舜壶。』
    2.一种煮茶的器皿。宋?陆游?雨中睡起诗:『松鸣汤鼎茶初熟,雪积炉灰火渐低。』宋?范成大?刺?迥资:『突如汤鼎沸,翕作茶磨旋。』

    造句:暂无

  • 读音:tái dēng

    繁体字:枱燈

    造句: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