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jū rú
繁体字:拘儒 意思: 1.固执守旧、目光短浅的儒生。 汉·桓宽《盐铁论毁学》:“而拘儒布褐不完,糟糠不饱,非甘菽藿而卑广厦,亦不能得已。” 唐·柳宗元《六逆论》:“明者慨然将定其是非,则拘儒瞽生相与群而咻之,以为狂为怪。” 明·田艺蘅《春雨逸响》:“拘儒不可与谈玄,腐儒不可与论道。” 清·恽敬《舟经丹霞山记》:“夫圣人之心华邃鸿远,包孕天地,岂若拘儒 解释:1.固执守旧﹑目光短浅的儒生。
2.褊狭。 详细释义:见解偏狭的儒者。汉?桓宽?盐铁论?毁学:『而拘儒布褐不完,糟糠不饱。』唐?柳宗元?六逆论:『明者慨然将定其是非,则拘儒瞽生相与群而咻之,以为狂为怪。』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jr
【拼音】jūrú
【包含拘儒的诗词】
《又二首》
难与拘儒论,无方即大方。 洞然皆我闼,隅竟在何乡。 惠说犹为寡,聃书不可量。 莫知崖内外,乌睹道藩傍。 血战蛮争角,狂行士望洋。 区区胶小见,肝胆画封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