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gǔ kuàng
繁体字:瞽曠 意思:(瞽旷,瞽旷) 指春秋·晋盲人乐官师旷。 《庄子胠箧》:“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 汉·扬雄《法言问神》:“瞽旷能默,瞽旷不能齐不齐之耳。” 晋·葛洪《抱朴子喻蔽》:“瞽旷之调钟,未必求解于同世;格言高文,岂患莫赏而减之哉?” 解释:1.指春秋晋盲人乐官师旷。
造句:闻之可教龟年凝谛,瞽旷支颐。古代乐官多是瞎子,所以称瞽旷。瞽旷之耳,聋者亦有尔*。”汉扬雄《法言?问神》:“瞽旷能
首字母缩写:gk
【拼音】gǔkuàng
【包含瞽旷的诗词】
《於忽操》
於忽乎,不可以为,其又奚为。 离娄之精,夜何有於明。 瞽旷之耳,聋者亦有尔。 束王良之手兮,後车载之。 前险以既覆兮,後逐逐其犹来。 虽目盼而心骇兮,顾其能之安施。 委墨绳以听人兮,虽班输亦奚以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