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yì dàng
繁体字:佚宕 意思: 1.更迭为害。 《谷梁传文公十一年》:“弟兄三人,佚宕中国。” 陆德明释文:“大结反,更也。害,本又作‘宕’。”释文作“佚害”。
2.超脱;无拘束。 南朝·梁简文帝《玄虚公子赋》:“追寂圃而逍遥,任文林而佚宕。” 明·杨慎《庄子解》:“《庄子》为书,虽恢谲佚宕于六经外,譬犹天地日月,固有常经常运,而风云开阖 解释:1.更迭为害。
2.超脱;无拘束。
造句:《谷梁传?文公十一年》:“兄弟三人,佚宕中国,瓦石不能害。吴仲熊在题咏其外祖(伯年)绘画时赞道:“当年纸价贵春申,佚宕纵横笔自神。
首字母缩写:yd
【拼音】yìdà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