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chú ráo
繁体字:芻蕘 英语:cut grass and firewood 意思:(刍荛,刍荛)
1.割草采薪。 《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赵岐注:“刍荛者,取刍薪之贱人也。” 《隋书炀帝纪下》:“营垒所次,务在整肃,刍荛有禁,秋毫勿犯,布以恩宥,喻以祸福。” 《资治通鉴汉成帝永始二年》:“使刍荛之臣得尽所闻于前,群臣之上愿,社稷之长福也。” 详细释义:1.割草砍柴。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2.割草砍柴的人。淮南子?主术:『然而群臣志达效忠者,希不困其身,使言之而是,虽在褐夫刍荛,犹不可弃也。』 3.谦称自己是草野鄙陋的人。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若赐观刍荛,请给以纸笔。』
造句:传载舆人之诵,诗美询于刍荛。传载舆人之诵,诗美询於刍荛。惟陛下公听并观,以询之刍荛。??《周礼?太宰》淫刍荛者。
首字母缩写:cr
【拼音】chúráo
【用刍荛造句】
1、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刍荛开头的诗词】
《还家》
刍荛计已非,戆直得全稀。 久病畏风露,深居思蕨薇。 豹藏宁是隐,鸟倦早知归。 但有黔娄妇,犹堪老布衣。
【包含刍荛的诗词】
《何处难忘酒十首》
何处难忘酒,天心渴太平。 焚山急贤出,拔草恶奸生。 议尽刍荛口,歌回雅颂音。 此时无一盏,何以快舆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