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bū táo
繁体字:逋逃 英语:flee 意思: 1.逃亡;流亡。 《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 孔传:“马牛其有风佚,臣妾逋亡。” 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军败身辱,逋逃出走。”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欲逋逃,又恐怕诸军笑。” 洪深《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六章三:“为因恋爱的过失而逋逃。”
2.逃亡的罪人;流亡 详细释义:1.逃亡的罪人。书经?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唐?杜甫?遣遇诗:『奈何黠吏徒,渔夺成逋逃。』 2.逃亡。书经?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儒林外史?第七回:『贞臣良佐,忽为悖逆之人;郡守部曹,竟作逋逃之客。』亦作『波涛』?『波逃』?『 浮逃』。
造句:茫茫天壤,渠于何处逋逃亡婿?官捕急,则入白莲教为逋逃薮。但可逋逃,处于卑约,庶免灾耳。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
首字母缩写:bt
【拼音】būtáo
【用逋逃造句】
1、安清匪会中人视为逋逃之薮,时出行动,聚党日众,挟嫌逞凶,…架杀营兵、乡约,戕害线勇作恶多端。
【包含逋逃的诗词】
《香港感怀十首》
盗喜逋逃薮,兵夸曳落河。 官尊大呼药,客聚众娄罗。 王面镌金宝,蛮腰跨革靴。 斑阑衣服异,关吏莫谁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