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bì kòu
繁体字:避寇 意思:谓为免遭寇盗侵害而避居他处。 《庄子让王》:“吴军入郢,说(屠羊说)畏难而避寇,非故随大王也。” 唐·杜甫《遣兴》诗之一:“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清·方文《从兄浣叟令昌化又摄临安将迁余杭赋此赠之》诗之四:“我欲移家为避寇,他时不虑买山钱。” 清·李调元《避炎》诗:“避炎如避寇,逐北尽投林。” 解释:1.亦作"避宼"。
2.谓为免遭寇盗侵害而避居他处。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bk
【拼音】bìkòu
【避寇开头的诗词】
《细雨》
避寇烦三老,那知是胜游。 平湖受细雨,远岸送轻舟。 天地悲深阻,山川慰久留。 参差发邻舫,未觉壮心休。
【包含避寇的诗词】
《金鳌山集》
鳌山临水一青螺,避寇曾传玉趾过。 牡蛎滩回春后雨,飞龙纛映夕阳多。 此时万乘唯航海,何日三军更渡河。 野寺仙题诗句在,侍臣谁赋式微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