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bì shuāi
繁体字:避衰 意思:犹避灾。 《三国志魏志陈群传》:“二宫上下,皆悉俱东,举朝大小,莫不惊怪。或言欲以避衰,或言欲于便处移殿舍,或不知何故。” 《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六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避衰,谓五行之气,有王有衰,徙舍以避之也。今人谓之避灾。” 解释:1.犹避灾。 详细释义:躲避灾害。三国志?卷二十二?魏书?陈群传:『或言欲以避衰,或言欲于便处移殿舍,或不知何故。』资治通鉴?卷七十二?魏纪四?明帝太和六年:『又闻车驾欲幸许昌,二宫上下,皆悉居东,举朝大小,莫不惊怪。或言欲以避衰,或言欲以便移殿舍,或不知何故。』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bs
【拼音】bìshuāi
【包含避衰的诗词】
《行香子·昨夜霜风》
昨夜霜风。 先入梧桐。 浑无处、回避衰容。 问公何事,不语书空。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 都将万事,付与千钟。 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