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眼趋浮末,斯人独好修。 青春三不惑,黄卷百无忧。 玉出方流润,鸾停翠竹幽。 相思自成韵,不必寄西邮。 |
这首诗《举眼趋浮末,斯人独好修》是一首描绘生活态度和品质的诗。它表达了一种对人生追求的独特理解,以及对美好品质的赞美。 首句“举眼趋浮末”,这里的“浮末”可以理解为表面的繁华和无实质的东西。诗人以此表达出一种对浮华世界的淡然态度,他更看重的是内在的修养和品质,而非外在的虚荣。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也是对人生真谛的深刻理解。 “斯人独好修”是对这种态度的具体描绘,这里的“斯人”可以理解为诗人自身,或者代表了某种理想的人格特质。“独好修”则表达了这种品质的独特性和稀有性,意味着只有少数人能够达到这种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青春三不惑,黄卷百无忧”,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心境。“三不惑”可能指的是不惑于青春、不惑于金钱、不惑于名利,这表明诗人对于人生的理解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黄卷百无忧”中的“黄卷”通常指书籍,表示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内心的宁静,使他无需为琐事忧虑。 “玉出方流润,鸾停翠竹幽”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心境。前一句描述了如玉石般温润、高雅的环境,后一句则描绘了诗人停驻在翠竹幽深之处,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和与世无争。 最后两句“相思自成韵,不必寄西邮”,这里的“相思”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而“成韵”则表达了这种情感和思考的独特性和美感,无需通过外在的传达(如寄给西邮的人)来展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珍视和自信。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在品质和宁静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情感的珍视和自信。它鼓励人们去关注内心世界,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