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庵稍不至,一至一回好。 风从林梢落,吹乱竹根草。 巾屦上下凉,莺鹊左右噪。 市声元不近,静听远亦到。 石磴坐来温,藓径净如扫。 书空作愁字,已忘偏旁了。 犹自忘了愁,而况记得老。 客来谈世事,欲笑还嬾笑。 |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淡泊。 首句“筠庵稍不至,一至一回好”就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仿佛作者在描述自己生活中的一个安静角落。筠庵是作者居住的地方,而“不至”则表示这里的环境相对僻静,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而“一至一回好”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环境的喜爱。 “风从林梢落,吹乱竹根草”两句,以动衬静,描绘出筠庵周围环境的宁静和竹林的茂密。风穿过竹林,吹乱了竹根下的杂草,进一步突显了环境的静谧。 “巾屦上下凉,莺鹊左右噪”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环境和作者的感觉。穿着帽子和鞋子在凉爽的地上行走,耳边是莺鹊的鸣叫,这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市声元不近,静听远亦到”两句,描绘了作者所处的环境与城市喧嚣的对比。作者所处的环境似乎远离了市井的喧嚣,即使远处传来市声,也能感受到它的距离。这种对比进一步突显了作者对安静生活的向往。 “石磴坐来温,藓径净如扫”两句,描绘了作者在石阶上坐着的感受。石磴上的温度似乎是暖的,藓径则干净得像被打扫过一样。这种细节的描绘,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书空作愁字,已忘偏旁了”两句,描绘了作者在静坐中产生的情感。由于心中无虑,作者在空闲的手上画出了“愁”字的形状,但却已经忘记了偏旁部首。这个细节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无忧无虑。 最后,“犹自忘了愁,而况记得老。客来谈世事,欲笑还嬾笑。”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虽然已经忘记了忧愁,甚至连笑都变得慵懒,但如果有客人来谈世事,他还是愿意听一听,只是可能不会像以前那样热情地笑了。这表明作者已经从生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和乐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淡泊。通过细节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这首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