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亭去,庄里又相邀。 道念常如相见悟,天元觉了死生超。 万业顿明消。 洪禧至,宝鉴显彰昭。 三界十方明彻了,倒颠水向火中烧。 得道未逍 |
这首诗是典型的禅诗,充满了禅意和哲理。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诗: 1. 主题:生死超越与道成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生死、道成展开。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以及对道成圆满的追求。通过描绘“道念常如相见悟”、“三界十方明彻了”、“得道未逍”等词句,诗人传达出对生死超越的领悟和对道成圆满的向往。 2. 意象:万业顿明消,洪禧至,宝鉴显彰昭 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来描绘生命的转变和道的显现。“万业顿明消”表达了万物的本质逐渐显现,一切业障顿然消散。“洪禧至”则象征着新的生命光辉的到来。“宝鉴显彰昭”则比喻道的显现如同明镜一样,清晰明亮。 3. 语言:倒颠水向火中烧 诗人运用了独特的语言,将水向火中烧的物理现象倒转过来,表达出生命的转化和超越。这种表达方式富有哲理和诗意,引人深思。 4. 情感:得道未逍 诗人在结尾处表达了对道成圆满的向往,但同时也意识到得道并非意味着完全的消解,而是意味着生命的更高层次和更广阔的视野。这种情感表达既充满了对道的追求,也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禅意和哲理,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独特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死、道成的深刻理解。它引导读者深思生命的本质和追求的目标,鼓励人们不断探索和超越自我,以达到生命的更高层次和更广阔的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