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尝失之,群起竞逐。 不见泰山,一得百覆。 文王之囿,草羡泉足。 生逢兹辰,呦呦攸伏。 |
这首诗的主题是人生起伏、得失无常。它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寓言,表达了人们在追求和失落之间的挣扎,以及在得到后又失去的痛苦。 首两句“谁尝失之,群起竞逐。不见泰山,一得百覆”,揭示了人们在追求过程中的心态。他们争先恐后地追求,却常常忽视了更重要、更长久的事物。一旦得到,又可能发现它并非心中所愿,甚至可能带来更大的失落。这种得失之间的转换,让人深感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接下来的四句“文王之囿,草羡泉足。生逢兹辰,呦呦攸伏”,则通过描述文王的园林,进一步表达了这种主题。文王的园林虽然草丰水足,但人们仍然感到满足,因为他们在这个时刻感到幸福。这里,“呦呦”象征着生命的满足和幸福,而“攸伏”则暗示着生命的无常和短暂。 这首诗的韵律和节奏也值得赞赏。它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押韵的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诗中的比喻和寓言也富有象征意义,让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真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寓言,表达了人生得失无常的主题。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生活,不要过于追求虚无的东西,从而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平衡和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