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时为塞郡,自古有儒流。 素望知难惬,新恩且用酬。 犬牙连蜀国,兵额贯秦州。 只作三年别,谁能听邑留。 |
这首诗的题目是《塞郡》,作者通过描绘自己作为塞外郡守的生活,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诚和对故乡的思念。 首联“清时为塞郡,自古有儒流。”描绘了作者在清明的时代担任塞外郡守,展现出他对于朝廷的忠诚和对儒学传统的继承。这里的“清时”指的是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时代,“塞郡”指的是边疆地区。作者以儒家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承担起边疆治理的重任。 颔联“素望知难惬,新恩且用酬。”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的期望和失望之间的矛盾,以及对于新恩的感激之情。这里的“素望”指的是作者对朝廷的期望和要求,“新恩”则是指新的政策或待遇。作者对于朝廷的期望难以满足,但仍然愿意用新恩来回报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颈联“犬牙连蜀国,兵额贯秦州。”描绘了边疆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军事状况。作者用“犬牙”形容边疆地区的地理形势,用“兵额”描述军队的数量和任务。这些描述展现了边疆地区的复杂性和危险性,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边疆治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尾联“只作三年别,谁能听邑留。”表达了作者对于故乡的思念和离别之苦。这里的“三年别”指的是作者在边疆地区任职的时间,“听邑留”则是指留在故乡或家乡的意思。作者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之苦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边疆地区的生活和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朝廷的忠诚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边疆治理的责任和使命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作者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