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淮昔战争,废地少人耕。 野壁三家市,官亭十里程。 田夫时识字,水鸟不知名。 薄暮宿何处,孤云又一城。 |
这首诗《长淮昔战争,废地少人耕》是一首描绘淮河流域战后景象的诗,通过对荒凉废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联“长淮昔战争,废地少人耕”直接点明淮河流域曾经发生过战争,导致大片土地荒废,人们不再耕种。这一联通过对比“昔”和“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给这片土地带来的沉重创伤。 颔联“野壁三家市,官亭十里程”是对淮河流域荒凉景象的具体描绘。荒野中的破败墙壁矗立在路边,只有几家人家在市集上勉强生存,官亭虽然存在,但十里程外才能见到,可见这里的荒凉程度。这一联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将战后的荒凉废墟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田夫时识字,水鸟不知名”则展现出一种荒凉中的生机。农民在田间劳作时偶尔会识字,水鸟在清澈的水面上嬉戏,却不知道彼此的名字。这一联通过对比,表现出战争虽然给人们带来了痛苦和灾难,但人们依然顽强地生活着,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尾联“薄暮宿何处,孤云又一城”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向往。傍晚时分,诗人不知道今晚该在哪里投宿,只有一抹孤云陪伴着又一座空城。这一联通过孤云和空城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淮河流域战后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比,将战后的荒凉废墟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在战争中的顽强生存和希望。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深同情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