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岁癸丑,群贤会兰亭。 流觞各赋诗,风流见丹青。 右军莫禊序,文采粲日星。 选文乃见遗,至今恨昭明。 字画最能意,自言胜平生。 七传到永师,袭藏过金籯。 辩才尤秘重,名已彻天庭。 屡诏不肯献,托言堕戎兵。 妙选萧御史,微服山阴行。 谲诡殆万状,径取归神京。 辩才恍如失,何异敕六丁。 文皇好已甚,丁宁殉昭陵。 当时冯赵辈,临写赐公卿。 惟此定武本,谓出欧率更。 採择独称善,遂以镌瑶琼。 流传迨五季,皆在御寝扃。 |
这首诗是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兰亭集会”的赞美诗,赞美了那次文人雅士的聚会,以及王羲之等人的才华和兰亭帖的价值。 首段描述了群贤汇聚一堂,各抒己见,赋诗流觞的场景,体现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风雅之致。接着,诗中赞美了王羲之的文采,惋惜他未被选中为《禊序》的作者,表达了对昭明太子的遗憾。 诗中对于王羲之的字画赞不绝口,他自称胜平生,可见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信。这首诗也提到了王羲之的书法传承给了“永师”,也就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其价值超越了金籯。 此外,诗中还描述了有关兰亭帖的传奇故事,如萧御史微服潜行、辩才如梦失帖等,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神秘感。 最后,诗中提到了唐文皇对于兰亭帖的珍爱,甚至考虑将其殉葬昭陵,而当时的冯赵辈等公卿皆临写此帖。尤为珍贵的是,诗中提到了“定武本”,被认为是出自欧阳率更之手,被采择独认为善,并镌刻瑶琼。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兰亭集会和相关人物的赞美,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