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日食》

十月初吉日,四野闻惊呼。
停杯出门看,日食将无余。
有如黑漆盘,来掩白玉盂。
自午而及申,磨盪未还初。
父老涕泗语,便恐天眼枯。
前年六月吉,昼日如煤涂。
众星争光怪,淡月悬天衢。
已谓华生世,不复睹亦乌。
须臾还旧观,田野顿昭苏。
今胡久沦厄,翳昧不可祛。
前时缙绅谓,占度不属吴。
分野受其咎,天道安可诬。
以日诿敌国,不君良可吁。
兹辰为谁食,无路摅臣愚。
太阳万万古,少待收桑榆。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日食的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日食发生时的景象和人们对此的反应。 诗的开头两句“十月初吉日,四野闻惊呼”,直接点明了日食发生的时间和人们对这一天文现象的反应。接着,“停杯出门看,日食将无余”,描绘了诗人放下手中的酒杯,走出家门去观看日食的场景。 “有如黑漆盘,来掩白玉盂”,形象地比喻了日食发生时,黑球般的月亮遮盖住太阳的景象。“自午而及申,磨盪未还初”,则描述了日食持续的时间,从中午到傍晚,天色一直昏暗不明。 “父老涕泗语,便恐天眼枯”,描绘了人们因为日食而恐慌,甚至担心天眼会因此而枯萎。接着,诗人回忆起前年六月也发生了日食,“已谓华生世,不复睹亦乌”,当时人们以为世界末日来临,但不久之后天色恢复,一切恢复正常。 “今胡久沦厄,翳昧不可祛”,诗人感叹为何现在天色久久不能恢复明亮。“前时缙绅谓,占度不属吴。分野受其咎,天道安可诬”,诗人引述了当时官员们的解释,认为日食是因为天文分野的原因,而非国家的灾难。 “以日诿敌国,不君良可吁”,诗人批评了当时君主将日食归咎于敌国的做法。“兹辰为谁食,无路摅臣愚”,诗人感叹自己无法为君主分忧解难。 最后,“太阳万万古,少待收桑榆”,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相信太阳会重新升起,一切会恢复正常。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日食发生时的景象和人们对此的反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天命的疑惑和对未来的信心。
创作背景
**《日食》是宋朝诗人舒岳祥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天文现象——日食有关**。在中国古代,日食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天文事件,往往与国家的运势、君主的德行等相联系,因此常常成为诗人创作的题材。舒岳祥的《日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通过诗歌的形式来描绘和反映这一天文现象,同时可能也表达了对于时事和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相关诗词
  • 1
    [元]
    一日不力作,一日食不足。
    惨淡岁云莫,风雪入破屋。
    老农气力衰,伛偻腰背曲。
    索綯民事急,昼夜互相续。
    饭牛欲牛肥,茭藁亦预蓄,蹇驴虽劣弱,挽车致百斛。
    农家极劳苦,岁岂恒稔熟。
    能知稼穑艰,天下自蒙福。
  • 2
    [明]
    朝看箔上蚕,暮收茧上丝。
    丝成给日食,不得身上衣。
    早知阿家蚕事苦,不若当初学歌舞。
  • 3
    [宋]
    哀哀民何辜,遭此凶歉厄。
    初闻数米炊,次复并日食。
    草根掘欲尽,木皮屑不给。
    疲老就枯僵,少壮作捐瘠。
    千百存什一,乌喙仍菜色。
    朝忧夕恐惧,不得见新麦。
    城市逐末徒,奔走困贵籴。
    剥床遂及肤,近半死于疫。
    吾皇素仁惠,一念轸饥溺。
    发粟通有无,宽逋已徵索。
    郡县乏宣化,鞭扑庭下赤。
    贪官猴而冠,健吏虎而翼。
    天灾偶参会,人意莫致诘。
    淮楚困烽尘,荆蜀毙锋镝。
    湘潭烦调戌,洪赣事供亿。
    昔闻憔内地,可以称乐国。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