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叟所原龟曳泥,正平止从屠沽儿。 了知声利昏酣者,一一痴骨包妍皮。 江湖我虽吏隐去,仰视二子终愧之。 逝将归种二顷秫,又欲深凿六亩池。 目寄飞鸿百念息,付渠夸世与钓奇。 山翁溪友结三益,长年直钩时一持。 灌园之隙课阿买,分题细和陶翁诗。 |
这是一首表达隐逸情趣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庄叟、正平等人的生活,表现了对于声色利禄的淡漠和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 首句“庄叟所原龟曳泥”引用了庄子的典故,庄子宁愿像乌龟一样在泥中拖着尾巴生活,寓意着对繁华世界的疏离。“正平止从屠沽儿”则是指正平跟随着屠夫和卖酒的人生活,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平凡生活的倾向。 接着,“了知声利昏酣者,一一痴骨包妍皮。”诗人明确表示,那些沉迷于声色利禄的人,虽然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内心却是痴迷不悟。 “江湖我虽吏隐去,仰视二子终愧之。”诗人虽然已经在江湖中隐居,但对庄叟和正平的生活方式仍然感到愧疚,觉得自己还没有达到他们的境界。 “逝将归种二顷秫,又欲深凿六亩池。”诗人表示要回归田园生活,种植庄稼,挖掘池塘,进一步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目寄飞鸿百念息,付渠夸世与钓奇。”诗人将目光投向飞翔的鸿雁,寄托着自己的思念,表示要将世俗的夸耀和奇特的事情都交给渠道,自己不再过问。 “山翁溪友结三益,长年直钩时一持。”诗人与山中的老翁、溪流边的朋友结为好友,常年手持直钩垂钓,享受着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安逸。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对于声色利禄的淡漠,以及对于庄叟、正平等人生活方式的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