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闻父老说兵》

昔闻天兵入西蜀,鞞鼓乱挝裂岩谷。
金鞍战马踏云梯,日射旌旗红{上竹下敕}{上竹下敕}。
黑雾压城尘涨天,西方杀气成愁烟。
钓鱼台畔古战场,六军战血平三川。
天寒日落愁无色,将军一剑万人敌。
妇女多在官宫中,兵气不扬长太息。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战争,以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破坏。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壮烈,以及人们的无奈和哀叹。 首句“昔闻天兵入西蜀,鞞鼓乱挝裂岩谷。”,以雄健的笔力描绘了天兵进攻西蜀的场景,鞞鼓之声震天动地,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惨烈和残酷。接着,“金鞍战马踏云梯,日射旌旗红{上竹下敕}{上竹下敕}。”,描绘了战士们奋勇攀登云梯,金鞍战马飞奔前行的壮烈场面,日射旌旗,红旗飘扬,进一步烘托出战斗的激烈。 “黑雾压城尘涨天,西方杀气成愁烟。”,这两句诗描绘了战争给城市带来的灾难,黑雾压城,尘土飞扬,西方的杀气形成了愁烟,使得整个城市笼罩在恐惧和绝望之中。接着,“钓鱼台畔古战场,六军战血平三川。”,诗人以钓鱼台畔的古战场为背景,描绘了六军激战,血流成河的惨烈场景。 “天寒日落愁无色,将军一剑万人敌。”,在这两句中,诗人以天寒日落为背景,描绘了将军英勇无敌的形象,一剑能敌万人,展现了将军的英勇和威武。最后,“妇女多在官宫中,兵气不扬长太息。”,诗人以妇女和士兵的哀叹为结尾,表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壮烈,以及人们的无奈和哀叹。诗人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绘和对人们情感的表达,传达了反战的思想和对和平的向往。
创作背景
《闻父老说兵》的创作背景是宋朝的战乱时期。当时,国家遭受战争的蹂躏,百姓生活困苦。作者汪元量身为宋朝遗民,亲身经历了亡国之痛,深感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悲愤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中描述的“父老”形象,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的心声,他们的悲惨遭遇激起了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相关诗词
  • 1
    [魏晋]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欤,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 2
    [魏晋]
    灵芝生王地。
    朱草被洛滨。
    荣华相晃耀。
    光采晔若神。
    古时有虞舜。
    父母顽且嚚。
    尽孝于田垄。
    烝烝不违仁。
    伯瑜年七十。
    彩衣以娱亲。
    慈母笞不痛。
    歔欷涕沾巾。
    丁兰少失母。
    自伤早孤茕。
    刻木当严亲。
    朝夕致三牲。
    暴子见陵悔。
    犯罪以亡形。
    丈人为泣血。
    免戾全其名。
    董永遭家贫。
    父老财无遗。
    举假以供养。
    佣作致甘肥。
    责家填门至。
    不知何用归
  • 3
    [元]
    一行秋思,记孙登当日,山中琴趣。
    谁识吾宗,父老子、自制寸金皮鼓。
    *截孤篁,丝抽独茧,替尽琵琶谱。
    轻拢慢捻,西湖何限怀古。
    堪笑锦瑟无端,繁弦五十,撩乱春云缕。
    得似嘈嘈么凤语,只手换宫移羽。
    绝艺无双,法门不二,喜遇知音侣。
    灯窗对影,为君挑尽寒雨。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