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定海甲寅口号七首》

长官清苦旧传闻,检放禾苗近四分。
毕竟不缘胥吏手,旱头科敛枉纷纭。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廉的官员在艰苦的环境中勤勉工作,努力减轻百姓的负担,即使面临干旱等自然灾害,也尽全力减少科敛,避免纷扰百姓。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这位官员的赞扬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首句“长官清苦旧传闻”,通过“清苦”二字刻画了这位官员清廉自持、刻苦耐劳的形象,而“旧传闻”则传达出这种形象已经广为流传,深入人心。 次句“检放禾苗近四分”,描述了官员亲自检查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而“近四分”则表明灾情严重,农作物受损严重,进一步突显了官员面临的艰巨任务。 第三句“毕竟不缘胥吏手”,揭示了官员亲自处理事务,而不是通过下级官吏来执行,体现了他的勤勉尽责和对百姓的关爱。 结句“旱头科敛枉纷纭”,则通过“枉纷纭”三字表达了诗人对灾害和科敛纷扰百姓的不满和愤慨,同时也衬托出官员减轻科敛、维护百姓利益的难能可贵。 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清廉官员的赞扬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创作背景
《定海甲寅口号七首》这组诗是宋代文人陈造在定海(今属浙江)所作的一组诗。“甲寅”是中国古代采用的天干地支纪年法,表示的是宋理宗赵昀宝祐四年(1256年)。至于具体的创作背景,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我们已无法确切知道。但是,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内容推测一些背景信息。例如,诗歌可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人民的生活、自然风光等。陈造通过这些诗歌表达了他的感受、观察和思考。
相关诗词
  • 1
    [清]
    三将军,一姓葛,两姓陈,捐躯报国皆忠臣。
    英夷犯粤寇氛恶,将军奉檄守沙角。
    奋前击贼贼稍却,公奋无如兵力弱。
    凶徒蜂拥向公扑,短兵相接乱刀落。
    乱刀斫公肢体分,公体虽分神则完。
    公子救父死阵前,父子两世忠孝全。
    陈将军,有贤子。
    葛将军,有贤母。
    子随父死不顾身,母闻子死数点首。
    夷犯定海公守城,手轰巨炮烧夷兵。
    夷兵入城公步战,炮洞公胸刀劈面。
    一目劈去斗犹健,面血淋漓贼惊叹。
    夜深雨止残月明,见公一目犹怒瞪,尸如铁立僵不倒,负公尸
  • 2
    [清]
    飘泊吾生事,孤篷复一方。
    江烽催鬓雪,野爨燎衣霜。
    草木俱兵气,亲朋半战场。
    犹怜心未已,啼眼望南阳。
  • 3
    [清]
    惊心前日事,野立久仓皇。
    鳀壑沉楼舰,鼍宫葬国殤。
    空城霾日脚,旧垒堕星芒。
    横海威名重,何时下战洋?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