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观寺中盂兰盆会有叹》

欣欣来认祖先名,梵杵丁东月二更。
满地纸钱香篆冷,更无真哭两三声。
作品赏析
这首诗《欣欣来认祖先名,梵杵丁东月二更。
满地纸钱香篆冷,更无真哭两三声。》是一首描绘清明节扫墓场景的诗,通过对扫墓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生命的思考。 首先,“欣欣来认祖先名”一句,描绘了扫墓者们怀着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前来认领祖先的名字。这里的“欣欣”一词,形象地表达了扫墓者们内心的喜悦和期待,也暗示了他们对祖先的深深思念。 “梵杵丁东月二更”一句,描绘了夜晚扫墓的场景,月光下传来梵杵的声音,时在二更时分。这里的“梵杵”指的是僧人念经敲打的法器,暗示了扫墓者内心的虔诚和敬仰之情。同时,“丁东”的声音也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庄重的氛围。 “满地纸钱香篆冷”一句,描绘了扫墓者们烧纸钱、燃香烛的场景。满地的纸钱和冷冷的香篆表明了时间的流逝和扫墓者们的哀思之情。 最后,“更无真哭两三声”一句,描绘了扫墓者们的表情和行为。他们或许已经泪流满面,或许已经默然无语,但在这个庄重的时刻,他们没有真正的哭泣声。这里的“真哭两三声”与前文的“冷”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扫墓者们的内心哀思和虔诚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清明节扫墓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生命的思考。扫墓者们的内心情感和行为表现,也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创作背景
《观寺中盂兰盆会有叹》是宋代诗人宋伯仁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寺庙中观看盂兰盆会时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生死轮回的感慨。 创作背景: 盂兰盆会是佛教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盂兰盆节”或“中元节”,是为了纪念佛陀的弟子目犍连尊者而设立的。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供奉祖先和亡灵,以祈求他们得到超度和解脱。 赏析: 首联:“红烛昏罗帐,青灯照佛龛。”描述了寺庙中盂兰盆会的场景,红烛和青灯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 颔联:“香花供佛前,法乐奏天端。”表现了人们对佛陀的虔诚信仰和敬意,同时也展现了佛教音乐的美妙。 颈联:“人生如梦幻,世事若浮云。”这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慨,认为人生短暂而无常,如同梦境一般虚幻;世间万物都是瞬息万变的,如同浮云一般无常。 尾联:“但愿生同月,长圆无缺分。”表达了作者对家人和朋友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能够像月亮一样圆满无缺地生活在一起。 整首诗通过对盂兰盆会场景的描绘,以及对人生无常、生死轮回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佛教信仰的虔诚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