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来认祖先名,梵杵丁东月二更。 满地纸钱香篆冷,更无真哭两三声。 |
这首诗《欣欣来认祖先名,梵杵丁东月二更。 满地纸钱香篆冷,更无真哭两三声。》是一首描绘清明节扫墓场景的诗,通过对扫墓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生命的思考。 首先,“欣欣来认祖先名”一句,描绘了扫墓者们怀着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前来认领祖先的名字。这里的“欣欣”一词,形象地表达了扫墓者们内心的喜悦和期待,也暗示了他们对祖先的深深思念。 “梵杵丁东月二更”一句,描绘了夜晚扫墓的场景,月光下传来梵杵的声音,时在二更时分。这里的“梵杵”指的是僧人念经敲打的法器,暗示了扫墓者内心的虔诚和敬仰之情。同时,“丁东”的声音也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庄重的氛围。 “满地纸钱香篆冷”一句,描绘了扫墓者们烧纸钱、燃香烛的场景。满地的纸钱和冷冷的香篆表明了时间的流逝和扫墓者们的哀思之情。 最后,“更无真哭两三声”一句,描绘了扫墓者们的表情和行为。他们或许已经泪流满面,或许已经默然无语,但在这个庄重的时刻,他们没有真正的哭泣声。这里的“真哭两三声”与前文的“冷”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扫墓者们的内心哀思和虔诚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清明节扫墓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生命的思考。扫墓者们的内心情感和行为表现,也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