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真州》

仪真谁种满林梅,兵后危枝半草莱。
便使萧条君莫欢,也曾惯见太平来。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战后梅林景象的诗,通过战后的梅林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和时代变迁的感慨。 首句“仪真谁种满林梅”,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谁种下了这片梅林。仪真是一个地方的名字,这片梅林可能是过去的人们所种下的。这一句也引出了整首诗的主题,即描绘梅林景象。 次句“兵后危枝半草莱”,描绘了战后的梅林景象,梅林经历了战争的摧残,树枝残缺不全,周围长满了野草。这里的“兵后”二字,点明了战争对梅林的影响,“危枝”和“草莱”则具体描绘了梅林的状态。 第三句“便使萧条君莫欢”,表达了诗人对梅林萧条景象的感慨。诗人通过“君莫欢”三字,呼吁读者不要因此而感到欢喜,因为这梅林也曾经历过太平的美好时光。 最后一句“也曾惯见太平来”,揭示了梅林历史的悠久,经历了太平的美好时光。这里的“惯见”二字,表达了梅林历史的积淀,也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后梅林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和时代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呼吁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不要忘记历史,珍惜和平。
创作背景
李龙高的《真州》诗,创作背景与宋代的社会历史环境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真州(今江苏仪征)在宋代是一个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也是南北战争的频繁地带。诗中描述的“兵后危枝半草莱”景象,反映了战争对当地环境的破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战争带来的萧条的叹息。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到战争、社会环境和作者的个人感受。
相关诗词
  • 1
    [清]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 2
    [清]
    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清明欲禁烟。
    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
  • 3
    [明]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影宿维扬。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