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在知命,行止岂人能。 元亮归庐阜,延之牧始兴。 时才宜政柄,老我只诗朋。 何日携君手,西湖共访僧。 |
这首诗是一首对人生哲理和自然美景的赞美诗。通过对诗人白居易和陶渊明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在知命之年,依然保持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乐天在知命,行止岂人能”,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于知命之年的态度。这里的“乐天”指的是白居易,而“行止岂人能”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生活的自由自在的态度,即无论外界如何变化,自己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第二句“元亮归庐阜,延之牧始兴”,则是对陶渊明和延之牧的描述。陶渊明是东晋末期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表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自然之美的追求。而延之牧则是唐代的一位官员,他主张以民为本,注重民生,是一位有名的政治家。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同人生道路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和民生问题的关注。 第三句“时才宜政柄,老我只诗朋”,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年龄的增长,更加注重诗歌创作和交友的乐趣。这里的“时才宜政柄”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的关注,但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己年龄的增长,更加注重个人修养和内心的平静。而“老我只诗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和交友的热爱,这也是他晚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一首“何日携君手,西湖共访僧”,表达了诗人对于与友人一起游览西湖,欣赏自然美景的向往。这里的“携君手”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依赖,“西湖共访僧”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述白居易、陶渊明、延之牧等历史人物,表达了诗人在知命之年依然保持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