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下衰,众魔峥嵘。 如虎而祴,白昼市行。 晚交得君,如黄河清。 君与予谈,洞见底里。 予建一事,君曰可纪。 予出一辞,君曰入理。 狂猘狺狺,嗾之者谁。 君蹑予足,怒形于辞,古有徇义,舍父背师。 曷不千指,曷不百岁。 神佑磨专,贵奸寿悖。 谓天昭昭,天宝茫昧。 君素清苦,简洁自持。 如政黄牛,标韵过之。 有德操才,得疾亦奇。 浮华眼前,道义千古。 昔有微言,噤不敢吐。 含哀以告,君必领悟。 |
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法衰落、世道沦丧的忧愤,对友人清廉自持、德才兼备的赞扬,以及对浮华短暂、道义长存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佛法下衰,众魔峥嵘”揭示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表现出对佛法衰落的忧虑和对世道沦丧的悲愤。“如虎而祴,白昼市行”则用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描绘了世道险恶,邪恶势力猖獗的情况。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遇到了友人,赞扬他“晚交得君,如黄河清”,表现出对友人清廉自持、德才兼备的赞美和敬佩。“君与予谈,洞见底里”一句则展现了友人的坦诚和真挚,让人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接着,诗人通过描述与友人的交谈,表现了友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见解。“予建一事,君曰可纪。予出一辞,君曰入理。”这些描述让人感受到友人的智慧和才华。 然而,社会上却有许多邪恶势力在猖狂作乱,“狂猘狺狺,嗾之者谁。”诗人对此深感愤怒和悲痛,而友人也对此表示强烈的愤慨,“君蹑予足,怒形于辞”。 接着,诗人通过“古有徇义,舍父背师”的典故,表达了对道义和忠诚的坚守,同时也对邪恶势力的痛斥。“神佑磨专,贵奸寿悖”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天道不公的不满和愤慨。 在诗的最后,诗人再次表达了对友人清廉自持、德才兼备的赞扬,同时也对浮华短暂、道义长存的感慨。“昔有微言,噤不敢吐。含哀以告,君必领悟。”这些诗句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忧愤,也表现出对友人的信任和期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敏锐洞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