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僧之石梁》

万卉流芳,不知春力。
岩畔涧下,蹙红皱碧。
乘兴复谁同,孤踪远仇敌。
君不见五百圣者导雄机,灵峰晦育深无极。
寒山老,寒山老,随沉迹,迢迢此去须寻觅。
花落花开独望时,记取白云抱幽石。
作品赏析
这首诗《万卉流芳,不知春力》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感受的诗篇。它以独特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描绘了万卉在春力的作用下竞相绽放的景象,但诗人却对此视而不见,反而将注意力转向了岩畔涧下的自然景色。这里的“岩畔涧下,蹙红皱碧”形象地描绘了山涧中花朵的形态,用“蹙红皱碧”来形容花朵的鲜艳和娇嫩,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自然景色中独自寻觅的心情,“乘兴复谁同,孤踪远仇敌”。这里的“孤踪”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而“远仇敌”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随后,诗人引用了五百圣者导雄机的典故,暗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和深不可测。他进一步描绘了灵峰深藏的景象,“灵峰晦育深无极”,表现出大自然的神秘和深邃。 最后,诗人以寒山老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寒山老,寒山老,随沉迹,迢迢此去须寻觅”。这里的“寒山老”是诗人对大自然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而“随沉迹”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以独特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应该保持敬畏和谦卑,去探索和感受它的美丽和神秘。
相关诗词
  • 1
    [清]
    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
    知是天台古石桥。
    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
    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到此收束群流交。
    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
    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
    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
    势急欲下石阻挠,回澜怒立猛欲跳。
    逢逢布鼓雷门敲,水犀军向皋兰鏖,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
    伟哉铜殿造前朝,五百罗汉如相招。
    我本钱塘儿弄潮,到此使人意也消,心花怒开神理超。
    高枕龙
  • 2
    [唐]
    策杖寻隐士,行行路渐赊。
    石梁横涧断,土室映山斜。
    孝然纵有舍,威辇遂无家。
    置酒烧枯叶,披书坐落花。
    新垂滋水钓,旧结茂陵罝。
    岁岁长如此,方知轻世华。
  • 3
    [清]
    雁荡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雷硠硠,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
    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
    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佰束风愈怒。
    松涛一涌千万重,漭泉冲夺游人路。
    重岗四合如重城,震电万车争殷辚。
    山头草木思他徙,但有虎啸苍龙吟。
    须臾雨尽月华湿,月瀑更较雨瀑谧。
    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
    静中疑是曲江涛,此则云垂彼海立。
    我曾观潮更观瀑,浩气胸中两仪塞。
    不以目视以耳听,斋心三日钧天瑟。
    造物贶我良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