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山云,台峤月。 或卷或舒,或圆或缺。 两两三三,朝游暮往,袈裟角,拄杖头,挑底挑,裹底裹,不妨自怡自悦。 若到瑞岩定是打教棒折,而今什么时节。 |
这首诗《雁山云,台峤月》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雁山云和台峤月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首先,诗中描述了雁山的云彩变化多端,时而卷起,时而舒展,时而圆润,时而残缺。这些云彩在朝暮之间游荡,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这种描绘不仅展示了自然的壮丽景色,也寓含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其次,诗中又描绘了台峤的明月,两两三三,朝游暮往。这里的明月被赋予了生命和情感,它不断地游荡,不断地变化,表现出一种永恒和神秘的美感。而袈裟角、拄杖头等细节的描绘,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美感,使读者仿佛能够看到作者在欣赏自然美景时的情景。 最后,诗中还表达了一种禅意。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作者也提到了瑞岩的打教棒折,这暗示了他对禅宗哲理的领悟和体验。他强调了禅宗哲理中的“自怡自悦”和“当下即是”的理念,表达了他对禅宗哲理的深深认同和欣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禅意和自然美的诗篇,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欣赏之情。同时,它也寓含了作者对禅宗哲理的领悟和体验,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一种深深的禅意和宁静。 |